头号对象
美国中情局驻以色列情报站站长在住所内打开保险箱,发现通信设备遭人动过手脚。另一起事件中,一名中情局驻以色列官员在家里打开冰箱,发现食品被动过。美联社28日援引多名卸任情报官员的话报道,美方相信这些是以色列所为。
以色列是美国主要盟友,中情局却把以色列视为中东地区头号反谍对象。美方认为,以情报系统发达、专业,在技术和招募眼线的能力方面与美方情报机构不相上下。
“第二梯队”
在分享绝密安全信息方面,以方未获美方充分信任,处于核心伙伴圈以外。美国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订立协议,交换情报,互不派遣间谍,这个圈子俗称“五只眼”。以色列处于“第二梯队”。美以互不刺探情报协议1987年生效,但美国一直怀疑以色列情报机构在美国发展眼线,攫取机密。
中情局禁止驻特拉维夫雇员在以色列政府内部招募线人。如果需要,必须由中情局高层批准;布什担任美国总统期间,须获白宫同意。
一名卸任情报官员说,2004年或2005年,中情局开除两名女雇员,原因是她们与以色列人接触而没有向上级报告。其中一名女雇员接受测谎时承认与以色列外交部一名男雇员交往,继而结识对方的“叔叔”。中情局查证,那名“叔叔”受雇于辛贝特、即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
关系复杂
美国重视与以色列的关系,在处理中东事务方面,双方密切合作。然而,两国就一些事务有分歧。“这是种复杂的关系,”中情局前高级官员韦珀说,“他们有他们的利益,我们有我们的。对美国而言,要找到平衡点。”
布什执政期间,中情局收买一名叙利亚科学家,是美方刺探叙利亚生化武器计划的唯一内线,提供叙方所用病原体的情报,价值非常高。
中情局与以方互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信息后,叙利亚生化武器计划细节见诸媒体;那名科学家被叙利亚军方盯上。这名内线最终失踪,中情局推断他遭叙方“清除”。中情局没有确认以方应为此负责。但一些官员认为,以色列故意曝光情报,逼迫叙利亚放弃生化武器计划。叙方据此排查,最终挖出那名科学家。
海军部调查局前高官奥利夫说,尽管以方刺探美方机密,双方仍需保持密切合作。“我们需要继续保持警惕吗?毫无疑问,因为以色列人擅长这个。”
以色列总理府称,美联社这类报道“不属实”。中情局拒绝回应报道内容。惠晓霜(新华社供本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