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宋宁华) 昨天,浦东新区农委召开的“立志三农、奉献三农”恳谈会上,新老两代农民面对面,畅谈当“都市农民”的“爱与哀愁”。来自浦东阿强、新凤、申凤、君安、沧海桑田等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老一代和新一代经营者聚在一起,其中好几名“农二代”都是年轻女性。
不当白领当农民
【帮父亲出把力】上海沧海桑
田生态农业发展公司的“农二代”张玲玲就是其中一员。张玲玲毕业于上海大学工商管理的热门专业,毕业后有了一份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我看到父亲弃商从农,将所有家产变卖,在滩涂上种植水稻,实在太辛苦了,所以我决定辞去工作,帮父亲出一把力。”
【“扁豆姑娘”】有“扁豆姑娘”之称的王黎娜也是如此,辞去在银行工作的“金饭碗”,回浦东泥城镇种扁豆。“亲情、乡亲,加激情,最终促使我放弃原先的工作,同事们都很震惊,你不是开玩笑吧!直到看到我居然坚持下来,这才相信了。”暑期里,她所在的合作社还为当地学生提供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不但是给孩子们了解农村的机会,也让新生代培养对农业的感情。”
兴农还需扶一把
“阿强鸡蛋”的复旦学子“小阿强”顾澄勇坦言,自己曾经想过打退堂鼓。他养鸡卖蛋的第二年就发生了禽流感,天天看着鸡生蛋,蛋却卖不掉,真是心焦。这也更让他意识到,卖鸡蛋要赚钱,除了靠母鸡,更要靠科技。而运用科技,关键在人。“但是,在年轻人看来,从事农业脏、累、苦,收入又不高。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一代从事农业,还需要有关部门‘扶一把’。”
“农一代”传经
田博瓜果专业合作社“老一代”当家人刘芹弟说,对农产品来说,销售是最高境界。现代农业“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机制?不但“领头人”要有现代管理经验,农民们也要“苦干”更要巧干,形成一个高效率的现代农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