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七都,游江村文化园。七都是吴江的一个镇,江村是七都的一个村。
江村实名是开弦弓村,因宛如弓形的小清河在村中蜿蜒穿行而得名,是中外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农村的窗口。江村文化园由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费孝通纪念馆等三部分组成,展示了一个典型江南水乡的普通村落的历史发展与民俗民情。
一边听介绍,一边随着导游转遍了江村文化园,园里亭榭池塘,回廊小桥,富有苏州园林的格调。游到园的西南一角,进一个礼堂,坐下来,看木偶戏。礼堂内,简简单单的几排座椅,简简单单的一个舞台,舞台上用布景又搭了一个小舞台,想那是木偶活动表演的场所了。原想着,累了,天又热,吃着茶水,看一场简单的乡村演出,倒也是一件休息的好事。这些年看多了各类大戏,而今的大舞台上幕布拉开,光影夺目,满是色彩绚丽的活动布景。眼下来看一看这种乡土舞台与简单布景,也是另一种审美感受。
然而,一旦演出开始,那感觉完全是一种新鲜。这新鲜从朴实中表现出来,从异样中表现出来。第一折是《游园》,演员和木偶“演员”,并非在台上表演,却是来到了台下我们的面前。演员穿着戏装,但头上不插钗,脸上不化妆,一面说唱做身段,一面提线让木偶表演着各式动作,演员与木偶的动作是相同的,那木偶动作却又更具形态。
昆曲一直是我喜爱的戏曲,那唱词是无比优美的,虽然眼前简单的舞台上没有灯光打出的字幕,我还是能听得懂演员在唱着:“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以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剧中人小姐杜丽娘与丫环春香,二人同样都是旦角,一同游园,在戏曲表演上杜丽娘是主角,举动温雅,而丫环春香动作上要活泼些,所提线的木偶表演动作多,难度自然要大。如此,一出《游园》两旦角,演员表演与手上提线木偶表演互为主角,其独具匠心的导演安排,也让我暗自心赞。
表演木偶昆曲的两演员,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姑娘,从姿色上来看,并不算美女,但正因不施粉黛,步态身段特别是手上提线动作,有着别一样的美感。细细品赏,那木偶一举一动,一步一摇,涵着多少情态,而又连着的是同在表演着的提线演员,形成了人与偶的两重表演,两重色彩,两重意味。
后来,还表演了《吹唢呐》《西厢记·佳期》《柜中缘》等戏,每一出都是一折戏中的片断。《吹唢呐》是纯木偶戏,就在舞台中的小舞台上表演,木偶动作生动风趣,能隐约见小舞台幕后的上方空处,有手势在动,那是提线演员在提,在拨,在勾,在挑,在扭,在抡,在摇,这传统的木偶戏自是我见过了的,虽木偶的动作丰富,此时看来,却少了一点遐思。
演木偶昆曲戏《柜中缘》,作为小丑形象哥哥柳春的表演者,却是为我们游园作讲解的导游,他刚才又当拉幕的,又当搬道具的,这时又在一角当我们面换上戏装,折叠的帽子一时套不上头,引得一阵轻笑。他提线表演的小丑木偶神态特别灵动,一般木偶脸上的表情是单一的,它竟能表现出挤眉弄眼与惊讶来,引得又一阵笑声。
从园里出来,感觉是畅快的,是轻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