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中,有十位独臂将军。毛泽东曾感慨道:“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独特的人才。”在这十位身残志坚的将军中,父亲童炎生名列其中。1929年的一个静谧的夜晚,他毅然走出家乡磨下村,开始了他长达55年的戎马生涯。
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他开始有了理想,有了为理想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的觉悟。主力红军长征后,苏区失陷,国民党军疯狂反攻倒算,制造白色恐怖,留下坚持斗争的红军面临革命气节的生死考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与红军的长征、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一起,被称为中国革命史上“三大艰苦岁月之一”。陈毅写下了遗书性质的《梅岭三章》,粟裕夜宿死人棺材里,湘赣省军区司令员彭辉明战死,父亲所在的红3团锐减至几十人。在严酷环境下,有些人对革命前途丧失了信心,有的回家不干了,还有的向敌人自首了,湘赣省委、苏维埃和军区的10位领导中有5人成为叛徒,包括中共湘赣省委书记兼湘赣省军区政委陈洪时,在湘赣苏区坚持斗争的5个红军团前后12任团长、政委中也有6人变节投敌。可是坚持斗争、英勇不屈以致付出生命的红军指战员们,他们的精神却令人感佩。这种英雄与狗熊两极分化的现象是三年游击战争中的显著特点。而在父亲眼里,红军战士无论生死荣辱,只有忠于党,才是铁骨丹心所在;背叛,是不可饶恕的卑劣行为!军人唯忠、唯正才是为肝胆。
革命战争年代,父亲曾五次负伤。1944年父亲任团政委时,他率部讨伐税警团,利用夜幕,组织尖刀分队,一举捣毁敌总指挥部后他失去右臂。父亲虽多次负伤、致残,但从未动摇过他革命到底的斗志和决心。他和无数革命先辈们一样,用鲜血和生命为共和国的旗帜上增添了血染的风采。
全国解放后,父亲先后任苏北军区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岁月的流逝,和平的环境均未能改变他的传统和作风。在困难时期,为了减轻国家负担,父亲把组织上派来照顾他的炊事员退了回去。为了响应号召支援灾区,支援地方。他动员全家把“节省”出的粮票上交。他和我们一样,常用地瓜藤、“飞机包菜”等替代粮食充饥。当时,妈妈和两个妹妹因营养不良得了浮肿病,父亲就把院子里的地整出来,种上玉米、土豆、红薯,带领全家搞生产自救,天刚亮他就下地干活。每当看到大家不够吃时,他总是说已吃饱了借故离开。因工作繁忙,三餐简陋,父亲在战争年代落下的严重胃病经常发作,常痛得大汗淋漓,1965年不得不进行胃切除手术。
父亲是个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子女的人。他常教育我们要自立自强,从点滴小事开始做起。他常感慨地说“我那个时候想上学上不了,苦啊!”父亲是个工农干部。可他爱学习,肯钻研,勤思考的精神却为人称赞。多年来,经过刻苦地努力,他用左手练就了一手流畅、秀气,自成一体的钢笔字。
1985年5月,父亲因左腿战创留下的顽疾导致骨癌,走完了他从放牛娃到军人,从士兵到开国将军的74年传奇人生。父辈的信仰 明请读一篇《月光下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