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古旧书的爱好,是从武汉市古籍书店开始的。
武汉市古籍书店,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文化乐园。从童年时代开始,我就经常泡在书店里,因为在古籍书店,可以随意翻阅旧书,哪怕你看上一天,也没有人来干涉你。因此,从小到大,古籍书店便成为我的“图书馆”和“阅览室”。
那个时候,书店里也有古旧书卖,主要是线装书。因为价钱不菲,我只能买一点清版书,单册的,或者残本。有一天,书店的老职工张师傅问我:“有一堆民国的旧书,你要不要?”
这堆民国的旧书,堆放在柜台内的墙角里,随时准备处理了。我蹲下翻了翻,心就怦怦地跳了起来:除了刘半农等现代名家的民国版本著作外,其余的,都是鲁迅先生的著作!而且,有的还是初版本!
我按捺住激动,装着漫不经心的样子,站了起来,问道:“几多钱一本嘛?”
张师傅说:“你要是喜欢,就都拿去,2块钱一本吧。”
我迅速地算了一下,鲁迅先生的著作,大约有三十几本,需要七八十元钱。可是我的身上只带有十几块钱。那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我在一家杂志社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四十几块钱。买下鲁迅先生的著作,需要我两个月的工资。但我仍然毫不犹豫地决定,全部买下。
那一次淘到的鲁迅先生的著作,最得意的,自然是先生的初版本。其中,有《彷徨》、《野草》等。《彷徨》是鲁迅先生的第二本小说集,1926年由北新书局出版,收入先生的小说11篇,其中,《祝福》,《伤逝》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比起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来,《彷徨》更显沉郁悲怆,也更凸显先生当年真实的心境。从收藏的角度看来,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其封面,是陶元庆先生的创作。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史上,采用新颖的现代的图案装饰作为书籍的封面设计,陶氏为第一人。鲁迅先生非常喜欢他的画,多次撰文评介推荐陶元庆的画作,并且一再邀请陶元庆为他的书籍设计封面。《彷徨》的初版本封面,用橙红为底色,用黑色设计了三个装饰性的人物,彷徨地坐在椅上,似坐非坐,似行欲行。在他们的面前,是一个大大的扁扁的傍晚的太阳。画面简练,情绪紧张而饱满,将“彷徨”的意蕴表现得恰到好处。鲁迅看了,非常满意,连连称赞说:“《彷徨》的书面实在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动。”
有意思的是,当时有的人却看不懂封面设计的寓意,以为陶元庆居然连太阳都没有画圆,陶元庆只好苦笑着说:“我真佩服,竟还有人以为我是连两脚规也不会用的!”
阿Q临死前画押,画了半天,还遗憾连个圆圈都没有画圆;《彷徨》的封面,有人认为太阳也没有画圆。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巧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