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1月2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和戚雅仙的“梁祝”情
毕春芳
  毕春芳

  2013年1月,为纪念和我50多年舞台搭档戚雅仙逝世十周年,江浙沪的我们许多学生们协力行动,相聚在上海逸夫舞台,演出了戚毕版的著名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我和戚雅仙25岁时开始合作,记得我们第一次共同上演“梁祝”是1953年。那年,上海的几十个专业越剧团配合都在演出现代剧“千军万马”;而经济上完全自负盈亏的“合作越剧团”,我们立足和重视市场,选择了开演“梁祝”,耳目一新,反响火爆热烈,当即还得到了中央高层领导的特别表扬,现在想起那情景都很兴奋。“梁祝”本是一部来自前辈的骨子老戏,我十二岁刚进科班最开始学的就包括梁山伯“回十八”;比我们俩早出道的大姐们也已去芜存菁,推陈出新,功成名就,牢固建立了她们“梁祝”版本的观众地位。但尽管如此,我们这个“初生牛犊”组合团队,在大姐们革新之后再次大胆创新,欣然一炮打响,连演不衰。别开生面的戚毕版“梁祝”从此脍炙人口,成为我们剧团的长期保留剧目。1962年,我和戚雅仙还应中国唱片厂之邀,灌制发行了经典的“十八相送”和“楼台会”密纹唱片。

  被“文革”赶下舞台后,在改革开放的1979年,我和戚雅仙的剧团人马尚未全面回归整齐,一时还不能立即开排大戏;当我们俩回到了阔别十三年的上海瑞金剧场,重新登台恢复演出的第一次,我们又特意选择了上演“梁祝”中的经典折子戏“楼台会”。当时我们打破了思想禁锢,由我出演梁山伯,这是在“文革”之后率先让越剧女小生在全国首次亮相,演出非常轰动。

  我和戚雅仙因“梁祝”结缘,成功的舞台合作,显然数言难尽。今天看来,我们1953年的首演“梁祝”十分代表着我们的艺术之流派创新;我们1979年的再演“楼台会”则十分体现了我们的艺术之坚持执著。

  追求越剧的继续发展要靠多多演出和不断探索,而且必须有观众的参与认可。为此,感谢我们学生们的戚毕版“梁祝”合力献演!也感谢喜欢越剧的广大新老观众们!我相信,戚雅仙在天之灵,随着我们那些耳熟能详“梁祝”名段的演唱伴奏声,此时也一定为之欣慰而笑容满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A03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A04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A05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A06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7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8版:上海两会·民声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2013春运直通车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人才/招生专版
串门
不妨来个“按需”送温暖
献给孩子们一首优美的诗
我和戚雅仙的“梁祝”情
蛇年谜话
今宵灯谜
话说“坐游”
智慧快餐
相拥而美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我和戚雅仙的“梁祝”情 2013-01-27 2 2013年01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