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老年,爱看央视摄播的“走遍中国”“远方的家”节目,无论是沿海行系列,北纬30度系列,百座古镇系列,都不轻易放过。好在每集自成起迄,多看自佳,漏亦无妨。
青壮年时期极少旅游,尤其是“文革”之后为了追补失去的岁月就不作漫游之想;不是只愿读千卷(不敢说万卷)书,忽视行万里路,实在是耗不起远足(更不必说远行)的时间。及至年逾古稀,原先从事的专业已经难以为继,旅游呢更是力所不逮。于是就借央视的摄影机作为自己的步履,把这样的镜头当成自己的眼睛,算是身历其境了。
以看片为旅游,不止是聊胜于无,倒该认为所见深细,大胜于无。
“远方的家”“走遍中国”镜之所至,广而且远,天涯海角无远弗届,僻地绝域亦夤缘得见,岂是我之足迹所能相及。央视记者锐意寻访,当地导游谈古说今,其趣超乎自己足践其地的目验耳闻,乐何如之!
看古镇,地处江南者为幼年所习见;昔时水乡集镇,街市居民颇多共同之处,今睹旧颜未改者足慰乡思。当然也会想起容貌换得不伦不类的不古不今、不中不西的那些新老镇(不足以称古镇),不免黯然神伤。
远地古镇,今仍名之曰“古”的,大概少有“髦得合时”的了。忽然想起了李白的一句诗:“绮丽不足珍。”
前人称看画,读游记为卧游。今从电视中得此见闻,可谓之坐游。坐游较之亲历游,不必担心足践其地可能遇到诈骗,连“刨黄瓜儿”也不会有。坐游的这个好处犹是余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