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能从一个贫穷的国家,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今天面临的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与挑战?经济学家吴敬琏与马国川合著的《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2月第1版),与我们一同思考,中国怎样才能实现顺利转型,成为民主、文明、富强的现代国家,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吴敬琏强调,中国如今正又重新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必须当机立断重启改革议程。今天中国经济的问题,根源在于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不彻底,不到位,为此重新大声呼唤改革。他认为,目前朝野上下当务之急,就是在已经进行和正在进行的基层创新的支持之下,由具有高度权威性的改革领导机构牵头,进行重点改革项目的方案设计和改革的总体规划。尽管还不能说他的观点就是一锤定音,但是从他的文字中,能感受到呼唤改革的迫在眉睫。
吴敬琏在本书《前言》中发出令人惊心的警号,要实现全面改革,必须完成三项工作。第一,确定改革的目标;第二,制订重点改革的方案,根据各项改革之间的配套关系,制定出改革的总体规划;第三,克服阻力,把各项改革落到实处。书中写到,中国面临着两大问题,一个是旧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能持续了。另外一个就是腐败,腐败的严重程度又造成了贫富差别的更加拉大,这样就造成了不但是经济问题,而且有严重的社会问题。吴敬琏针对这些问题的由来,做了探索,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在上个世纪末期建立起来的体制,本身就存在很多缺陷。很多重大的改革到了本世纪初,碰到了旧体制的一些核心的部分,比如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到了某种程度就停滞不前了,各种矛盾趋于激化。
作为一位有足够的能量、声望和智慧的学者,吴敬琏在这样一个敏感时期,适时推出一部充满理智与良知的新著,对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走出困境,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通读全书,我能深切感受到一位老者极少表露出来的近乎焦虑的急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