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是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如果非要比较与学生时代的春节有什么区别的话,一是从长辈那里收红包变成了给小辈发红包,二就是今年家里办年货的重任落到了我的肩上。
记得小时候,过年意味着一桌难得吃上一顿的美食,一身从头到脚的新衣服、新鞋子,口袋里塞满的大白兔奶糖和金币巧克力……后来物质丰富了,消费水平提高了,好饭菜是随时可以吃的,衣柜里的衣服可以多到塞不下,更别说随处可见的各种小零嘴,过年仿佛没了盼头。早就吃惯了也吃厌了母亲准备的年货,瓜子、糖果、蜜饯等等食品毫无新意不说,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也很难吃得放心。所以我向母亲请缨,承担下了置办年货的任务,我作为眼光独到的90后要给长辈们一个惊喜!
我打定主意,与其买加工过的传统年货,不如亲手“做”点什么更实惠,既环保又卫生。去年圣诞节,我就自己烤了姜饼(西方人圣诞节吃的小酥饼)和曲奇送给同事,满满的诚意打动了所有的人。于是这次我决定如法炮制:烤一些饼干、蛋糕作为“年货”招待客人,既保证食品安全,又有新意,更健康。
花几天时间将制作饼干蛋糕所需的材料购买齐全后,“置办年货”的过程就顺理成章了。蛇年初一一早,我穿好围裙,电子秤、打蛋器、量杯等工具在料理台上一一摆好,像模像样地忙活开了。想到叔叔伯伯普遍不喜甜食,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拿手的奶油花生饼干,相比芝士、抹茶等“新”口味,花生味的西点一定会让他们产生亲切感、更容易接受。我早已对制作过程谙熟于心,不一会儿两段长条面团准备好了。趁着面团放在冰箱里冷冻,我又立马开始准备做第二份面团(因为家里人员众多,得多烤几份)……看着我在厨房里来来回回一会儿打发黄油、一会儿称分量,围观的父亲笑说“还真像那么回事”!冻硬的面团切片放入烤箱,在黄色灯泡的温暖光线下,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小圆饼们体积逐渐变大,浓郁的花生味充斥着鼻腔,心中不禁洋溢起期待与幸福。取出热腾腾的饼干尝了一口,那香酥的口感,让词穷的我当时只能想到一个词——“心花怒放”!
为外婆和姑姑准备的是迷你红枣蛋糕。把红枣做进蛋糕里,算是中西合璧的创举吧!可给枣子去核是个难题,母亲看我拿小刀挖红枣核那笨手笨脚的样子,忍不住抢过小刀三下五除二替我解决了。伴随烤箱“叮”的一声,蛋糕的香气达到顶峰,闻着让人食指大动!咽下口水,将蛋糕和饼干分别装入印有红色“福”字的食品包装袋,贴上卡通蛇图案的贴纸封口,这些包装精美的“福袋”们正静静等候着第二天惊艳全场。
年初二家庭聚会上,我的“年货”果然再一次大受欢迎。姑姑连番夸赞:“小何啊,你真是太有心了!”“这比瓜子好吃!又卫生!”“下次再给我做点好口伐?”听得我很是得意,忙得再累也是值得的!
健康无添加的“烘焙年货”计划,成功!
真正的年货就是亲人手制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