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讲究的人,不惟吃饭穿衣马虎,就连最该在乎的读书作文,也往往流于粗疏——说不上理念,也不求章法,用心也不专精;写出来的,只是闲篇而已。许多年来,各色篇什,拉杂攒下不少,关于书的片断尤多。早先望过去还像有一点眉目,似乎讲了一点道理,谈了一点想 法,贡献了一点发现,至少没扯什么空话;而今归拢一起,横看竖看,却未免沮丧,因为总起来的形象,实在是模糊得可以。
文章理应讲究,谈书的文章更当如是。可我总感觉,要办到却不容易。我喜欢晦庵,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翻翻他的书,悬想他为把书话写得“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如何在笔底融入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在内的“散文因素”(唐弢《晦庵书话》)。他说,书话写作是继承古人在书后加题跋的做法,希望每篇都成独立的散文,“是含有专业知识的随笔或杂记”。他其实出了个不低的标准,是同以“轶事类小说”体出现的历代诗话有一样的写作旨趣,即虽以“资闲谈”(欧阳修《六一诗话》)为要,但不失“辨句法,备古今,记盛德,录异事,正讹误”(许颉《彦周诗话》)之鹄。如此境界,于我始终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同晦庵书话来比,我笔下不成样子的东西,自然还有不小的距离。如今汇集来付刊,要取名字,想来想去,一无所得,索性就叫“人如其读”吧。虽说是些漫谈杂话,但毕竟记下了用心读过的书,还有相关的人和事。没什么高明见解,只是个人一部分生活的记录。谈不上“诗言志”,更不敢说 “六经注我”,但私心以为,自己写作追摹的方向,或者作为读者的趣味,在里面并无隐瞒。
(《人如其读》,赵武平著,中华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