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日,上海世博会通用汽车馆门前广场红旗招展,上海新的儿童艺术剧场项目正式启动。我作为老儿艺的一名代表,心情格外激动。特别有意思的是,仪式的命名就叫:“我们的梦想天地”。
重建儿童剧场是我们儿童戏剧工作者多年来的一个梦想,梦想终于成真,离不开许多热心儿童戏剧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离不开我们大家对梦的坚持和执着,离不开在关键时刻,人民政协至关重要的桥梁沟通作用。
1957年,在宋庆龄的提议下,上海有了中国第一家儿童剧场。《马兰花》《小白兔》等中外剧目的演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由于老剧场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金门大戏院基础上改建的,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建筑已多处损坏。1993年,经市规划局批准,拟将儿童剧场拆除后重建为国际儿童文化城。然而,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国际儿童文化城项目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梦。剧场也于1997年停业。
但上海不能没有儿童剧场,在总会领导和历任儿艺院长努力下,儿艺把排练厅改建成了一个小型的马兰花儿童剧场,解决了燃眉之急,可是建造一个与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儿童剧场仍是我们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结。中国福利会,上至领导,下至群众,一直没有放弃重建儿童剧场的努力,一直坚守着这个美丽的梦。中间有过将宛平剧场、南市影剧院加以改造的努力,也有过在青浦等地投资建设的设想,我也有幸为此画过一张用于送审的彩色效果图,有趣的是,图中描绘的未来儿童剧场的外形竟然与上海世博会通用汽车馆十分相似。然而,每次努力,眼看成功了,都因种种原因而不了了之。就在圆梦眼看无望,不少人开始失去信心时,事情有了转机,2008年是重要的一年,人民政协起了关键的作用。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汶川中学的死难儿童强烈地震撼了我,不禁想到上海的儿童。记得地震当天,我给儿艺的新任院长蔡金萍打了个电话,除了向汶川死难同胞致哀外,便是请她务必以市政协委员的身份,呼吁重建儿童剧场。
同年10月,我和儿艺的老党员、老同志一起联名写信给市政协并转市府,请求在2010年世博会结束之后,在场馆资源可持续利用上,能否顺应民意,将重建儿童剧场的想法考虑进去,此事不单是儿艺的事,中国福利会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市政协委员艾柏英同志,上海博物馆陈列设计部主任李蓉蓉同志,市政协提案组束毅东同志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市第七届政协委员、儿艺原副院长、编剧宋捷文同志,儿艺老导演张承明同志,原儿童剧场经理栾玉光鼎力相助,共同草拟了写给市发改委的提案。提案马上得到政协许多文艺界知名人士的附议,并在上报不久传来佳音。重建儿童剧场的梦想,终于要变成现实。
如今,一个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拥有一千多个座位,具有旋转、升降、多重组合的现代化开放式舞台,360度环形幕墙的世界一流的儿童剧场,即将于2013年6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我们心中的梦终于变为现实,怎能不激动。
十日谈
我与儿童剧场
曾经,就上海百万少年儿童而言,有一大半孩子在孩提时代没有看过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