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我和几位同道,一起去巴马住了一个月。
巴马,它位于我国广西的西北部,全称“巴马瑶族自治县”。这里山多地少,出产并不丰富,原本是穷乡僻壤。自上个世纪来,巴马被国际自然医学会命名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后,这个地方逐渐地被国人了解和熟悉。随之,从四面八方来这里养生、疗病的城里人逐年增加。目前这里的“候鸟”络绎不绝,民宅入住满满。
那天,我们一行风尘赴赴地到达巴马的一个居住点,眼前几十幢高楼横七竖八地耸立在公路旁,毫无村宅的样子。兴致勃勃的心情一下子凉了下来。怎么是这么个样子!后来才知,这里原来是住着十来户人家的小屯子,看到商机,外来投资客打起擦边球,纷纷在农民的宅基地上盖起了楼房。由于此居住点离被称为巴马生命河的盘阳河很近,随时可以取到此段由地下河涌出的泉水,使我们得到些许安慰。据说这里的水呈弱碱性,又是小分子水,易被人体吸收,对改变人的酸性体质有帮助。另外,在住处的后边,有座后山,每天上午,来此地爬山晨练的人很多。每天我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去附近的百魔洞。这是个宽敞高大的石庆岩洞穴,洞底长满绿色植被,负氧离子含量极高。
来巴马的多是城里人。不少人会在这里住上三五个月,甚至一年半载。大多都认可并实践这里简单、清淡的饮食习惯。说实话,你要复杂也困难。当地的玉米、红薯等是煮粥的首选。多年前一位年轻的电视台记者来巴马采访一位还能下地农作的百岁老人,问她:“老妈妈,您早饭吃些什么啊?”答:“玉米粥”。再问:“中午饭呢?”“也是玉米粥”。“晚饭呢?”“还是玉米粥”。年轻记者无语。因为既能管住嘴,又能迈开腿,来此地区生活一段时间后,大多数人的体重都会明显减轻。一位老先生告诉我们,他原来的血糖指标较高,来巴马,每天会满山遍野地走上四、五个小时,这样血糖很快低下去了。回到老家,不到三个月,指标又上去了,于是再来巴马住上一段时间。如此往返,他已来巴马好多次了。我想不要说在山野田园之间,就是在城市里,每天能走上这么长时间,血糖指标也会下去的。当然城里的空气质量是远不能与巴马比的。来此地的较多的是已退休的中老年人。在这里既没有家庭琐事的烦恼,也少有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人与人的关系简单、宽松、和谐。
其实我和好多人一样,都有一种担忧,这么大的人流涌到巴马,对巴马的自然环境是一种冲击,加之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公共设施的滞后,已经对这方净土产生了破坏。公路上来来往往拉客的三轮车,不断排出黑烟;一些人直接跑到河里沐浴、泡脚,化学的洗涤物以及生活活水直接让河水浑浊起来。用不了多久,这个僻远的山区,也会重蹈别处的复辙,到那时我们又能躲到哪方圣土去养生呢?
于是我想,脱离自然的生活会不自然,刻意追求的养生不会持久。让生命回归本真,使养生成为习惯,也许这才是我们要倡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