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娇,河南省济源市市民,未婚、无业,父母哥嫂都是工人,其他社会关系也多为工人或农民,借开一辆宝马车弄出交通事故。后因网上说她自称“钱多后台硬”,引发舆论轩然大波。
但是,新华社记者走访调查围观群众、民警、当事人,发现毕娇“钱多后台硬”之说实属子虚乌有。出了交通事故,按交通法规处理、当事人依法担责即可,因何要给当事人贴上一个又富又贵的标签,引发网络的暴力讨伐?
在网络上胡乱地给他人贴上诸如“官二代”“富二代”之类的标签,这种失去真实性的不负责任言词,很容易挑起一种仇官仇富的情绪。确实在一些事件中,有些当事人有官方或者商界背景就为所欲为,令公众深恶痛绝。于是,碰到了事情,给当事人贴个非富即贵的标签,可以迅速地挑起不满,引发关注。但是,拥有家势背景的孩子,真的个个纨绔吗?恐怕不能人为地把人分成一个个群体,并随意地“贴标签”。由此挑起的对立情绪,会像甲醛一样,迅速地弥漫在空气中,伤害社会。
一味地仇官、仇富的情绪要不得,这会影响到一个社会正常的价值判断。如果大家都仇富,通过勤劳和智慧致富的人,就会被划入寻租权力致富者的圈子,受到敌视。如果大家都仇官,即便一名官员忠于职守、心系民众,与不正之风不懈斗争,他也可能跟贪官一起背负骂名。如此情绪化,又有何公平公正可言?
给他人胡乱“贴标签”者,其实是滥用自己的言论权,却无视他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在这起事件中,为回应舆论关切,济源市公安局公布了毕娇的社会关系。问题是公布其社会关系这一事实,已然侵害到她的隐私权。而这样的发布,在平常交通事故处理中,本是不必要的。如果以这般,每个人都有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网络盯住,带来难以预知的麻烦。细思胡乱“贴标签”之恶,令人颇为胆寒。
胡乱“贴标签”闹出了事情,捅出了“窟窿”,甚至引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就需要调动大量的行政资源去处理。不能觉得这跟大家没关系,行政资源是有限的,也是公众的。比如,这次“钱多后台硬”风波发生后,济源市公安机关随即成立事故调查、案件处理、新闻发布、应急处突等工作组,连夜开展工作。由此造成的行政资源浪费,是令人痛惜的。
网络胡乱“贴标签”的行为,其实对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生态是不利的。这对理性使用网络的网民,无疑不公平。在没有事实依据的前提下,划圈子、贴标签,造谣中伤,就是伤害别人的权利。对这样的行为,法律不可缺位,理应有人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