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出访的第一站是捷克斯洛伐克。北京的季节正是夏天,而欧洲却是冬天,到了那里,团里安排的第一个节目是滑雪。这对于从小长在上海的陆春龄来说是从未见识过的,更不知道滑雪是什么滋味儿。于是,他学着别人的样子,穿上雪橇鞋,撑着雪橇杖,在雪地里慢慢地琢磨。想不到,后面的人从他身边一下子呼啸而过,扬起一阵风雪,惊得他赶紧缩头蹲下,因为不懂得滑雪技术,他沿着雪地陡坡,来了个满地十八滚,滚了一身雪,像个大雪人。代表团的同行们都和陆春龄一样,很少尝试过滑雪的滋味儿,大家摔的摔,爬的爬,你搀我扶,也挺开心。后来,吴学谦对他们说:“这一站就是让你们来放松的。”
在比利时演出时,代表团受到了比利时王太后伊丽莎白的热情接见。起初,戴着面纱的王太后在王宫中聆听了陆春龄演奏的明快流畅、起伏多姿的《欢乐歌》,乐曲尽情表达了中国人民翻身后的欢乐情绪。王太后十分欣赏地说:“想不到,一根小小的竹管,音乐魅力竟是如此之大。”随即,王太后又邀请艺术团去她家作客,共进晚餐。宴席间,王太后卸去了面纱,又请陆春龄演奏。陆春龄为她献演了《梅花三弄》,乐曲一开始以清新活泼、节奏明快的曲调,奏出了梅花的洁白,傲放自赏的形象,接着,笛曲转入高音区,曲调高亢流畅,节奏铿锵有力,展示了梅花在寒风中巍然挺拔的形象,而后,曲调转入低八度,更添梅之苍劲的气节。陆春龄时而历音,时而断吐音,时而长音,将乐曲渐渐推向高潮,更展现出梅花高尚的节操,王太后再一次陶醉在这优美的笛声中。乐曲结束,王太后取出一根木笛,送给陆春龄留作纪念。可惜的是,此木笛在“文革”时遗失了。
在比利时的演出过程中,陆春龄看到了同去的山西籍舞蹈演员晋美表演的《剑舞》,受到了启发的陆春龄,结合上海歌剧院作曲家管荫深的《剑舞》,将其改编成为笛子独奏曲《剑舞》,那时因为是初创,曲子较长,故而并没有马上上演。
直到1979年,在第7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陆春龄遇到了沈阳音乐学院的竹笛专业教授赵越超。赵越超在与陆春龄切磋笛艺的过程中方知,该曲已在陆春龄心中沉淀了25年之久。赵越超便主动提出,将这首舞蹈音乐按照武术中的舞剑形式进行改动,因为赵越超的夫人就是一位大学里的武术教练,他对这套武术套路十分熟悉。鉴于这种情况,陆春龄欣然同意。两人几经讨论,决定把昆曲的端庄典雅和江南丝竹的清丽俊逸结合在一起,以剑影闪烁、剑声铿锵的音乐形象,取代原来《剑舞》舞蹈音乐的柔媚有余、英武不足,将中国巾帼英雄的柔中带刚、剑通蓝天的威武展现给大家。
此曲的创新大获成功,1982年11月,在成都举行的三院校民乐管乐会议上获得了一致好评。自此,陆春龄也以该曲音乐为引,每天坚持晨练,慢慢地学会了一套能踢、能蹲、能耍的剑舞操,这也为以他的高龄还能有的硬朗身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你们支援我们的外交工作
陆春龄一行人结束了比利时的访问后,乘飞机飞往法国,在飞行途中,机长忽然接到命令,要求飞机返回比利时,等待检查。大家的心一下子紧缩了起来,这是什么情况?会否遇到不测?有个别女演员还被吓得哭了出来,大家的情绪一下子跌落到冰点。为了安抚大家紧张的情绪,陆春龄主动向领导请缨,为飞机上的所有人演奏一曲《牧歌》,以此来放松缓解紧张的情绪。《牧歌》是蒙古族长调民歌,吹奏在高声区时,悠扬飘逸。本已在蓝天白云之中的大家,听到此曲顿时感到心情舒畅。吹奏到低声区时,低回婉转,斑斑如银的羊群,美丽壮阔的草原,顿时出现在大家眼前,使大家紧张的情绪得到了舒缓,有的人竟然跟着陆春龄的笛曲节奏哼起长调来,大家的情绪总算稳定了。不久,飞机也平稳地降落至比利时机场。
在法国演出时,陆春龄特意用八孔巴乌,吹奏了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节日舞曲》。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笛子在各少数民族流传极广,曲子的风格也各有特色。陆春龄说:“我之所以取八孔巴乌,是因为它特别有中国的民族特色,笛膜下的斜处装有三角形的铜质簧片,吹奏时,嘴唇完全覆盖吹孔,吹奏的声音低沉柔和,有穿透力,极能打动人心。”当陆春龄吹响《节日舞曲》,随着这欢庆的音乐响起,傣族人民欢庆节日时载歌载舞的情景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有一位法国听众被这美妙的音乐迷倒了,演出结束后,他直奔后台,找到陆春龄说:“这音乐太美妙了,这个少数民族在哪里,我要去采风。”原来,这人是一家法国报社的记者,过去对中国只是闻名,而并不了解。今天听了陆春龄的笛子,打开了他的心扉,动了他想去中国的念头。他决定到神秘的中国去看一看,去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陆春龄自然欢迎,邀请他到中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去那里走一遭,可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与他们的生活情况。
在法国,陆春龄还用当地的三孔笛,吹奏了富有法国情调的《马赛曲》。法国人听到这富有青春活力的旋律时,自然会联想到牧人一边吹笛,一边执鞭赶着羊群的情景,热情而又浪漫。法国的戴高乐总统十分欢迎中国文化代表团的到来。接见代表团时,戴高乐总统说:“你们都是来自中国的贵宾,欢迎你们来法国作客,促进中法文化的交流,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前,周恩来总理饯行叮嘱,当他们完满回国后,周恩来总理安排他们汇报演出。其间,周总理便同演员边吃边聊,平易近人,毫无架子。
后来,陆春龄得知周总理派出的中国文化代表团并不止他们一个,还有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的团队。在一次汇报演出中,还是陈毅市长道出了真相:“你们支援我们的外交工作,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好的局面,非常感谢你们。”原来,新中国建立后,外交道路上一直面对着重重障碍与麻烦。周总理为了打破这一僵局,巧妙地运用了文化外交,以此来宣传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变化,从而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友情,让中国在外交上更进一步。
1961年和1964年,陆春龄随丁波和金仲华为团长的中国艺术家代表团,先后访问了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还有意大利、法国、西德、瑞士、荷兰和巴基斯坦。在那里,他不仅见到了老朋友,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在瑞典访问时,陆春龄无意中听到了一首描写三个姑娘和自己的恋人在树林里相会的民间歌舞曲。陆春龄根据那首歌舞曲,当即创作了《三个姑娘在歌舞》的独奏曲。他用瑞典当地的笛子吹奏,向瑞典人民表达了出自内心的崇敬之情。
出访期间,陆春龄还创作了《友谊赞歌》,曲子很短,但节奏感很强,此曲意在歌颂全世界人民的友谊。陆春龄每到一处,他总要左手用竖笛吹奏这支曲子,右手向台下观众打拍子,每到这时,会场便会出现高潮,大家都随着节拍哼唱着。陆春龄自豪地说:“此笛曾征服过许多观众,大家欢呼,大家歌唱,友谊之花常开,友谊之情常在。”陆春龄在西德演出,由于西德宣传工作做得到位,在欧洲的名气较响,故而演出那天,剧场涌来了许多观众,座无虚席。陆春龄还是演奏他最拿手的曲目《小放牛》《鹧鸪飞》,赢得了满堂喝彩,也结下了许多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