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上涨水到渠成
本周大盘股行情可谓水到渠成,一系列因素显示这次行情并非空穴来风。首先是宏观经济增速回升势头很猛,经济向好不断得到验证。从9月1日以来10天里公布的一系列数据都给人以惊喜,先是PMI数据创出一年多来的新高,后是外贸数据显示出口增速继续回升,本周统计局公布的工业、投资、消费数据都在不断回升,尤其是工业增速也创出一年多来的新高,高于市场的预期。
如果说6月经济增速见底,7月小幅回升大家还将信将疑,那么,8月份比较强劲的经济数据,令市场信心大为增强。
除了经济向好这个基础,市场对于改革预期的增强,是推动市场的另一只手。最近两周上海自贸区概念股出现的井喷行情,已经激活了上海股市,人们对于大盘股的惧怕心理正在逐渐消失,像上港集团这样的准大盘股,竟然可以11个涨停板,还有什么不可能?
市场盼望着各种改革措施出台,周一上证指数能够突破大涨72点,就是市场对于优先股的预期,尽管目前并没有明确说法,但市场对于银行股进行优先股试点的预期就足以产生一波行情了,当天竟然有5只银行股涨停,其中还包括农业银行这样的特大盘股,足见市场预期的力量。
因此,本周上证指数的拔地而起不是一次单纯的炒作,不是一次简单的冲动,是各种因素积聚之后水到渠成的行情。
盘整令基础更为扎实
同时,本周的行情也是有扎实的基础,经过较长时间的盘整。6月份上证指数大幅下跌后,大盘7月以来一直在2000点左右盘整,本周之前,上证指数周K线已经7连阳,虽然涨幅很小,还有一周是微幅下跌,但底部日益扎实。
8月16日出现光大证券天量错单事件,尽管对短期市场造成一些震荡,但没有改变市场的趋势。而且,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一次对大盘的测试,测试的结果证明了两点:一是大盘实际很轻,70多亿就可以使上证指数上涨100点;二是人心思涨,其实投资者都很清楚目前蓝筹股价值低估,只要有人领头,就会得到群众响应。
于是,一波行情就此悄然展开,“8·16”事件后微幅回调一周后,在自贸区概念行情激励下,上海股市被激活了,涨停个股满天飞,特别是成交量明显放大,8月最后一周和9月第一周,沪市日均成交额已经过千亿了。
这些,都为本周上证指数冲关创造了很好条件,打下很好的基础。本周一,上证指数大涨72.53点,一举突破2200点大关,同时站到半年线和年线两条非常重要的长期均线之上。而且,这根大阳线封闭了今年6月13日大盘下跌时留下的2190.1点至2205.07点的向下跳空缺口。此外,这根大阳线还收复了“8·16”事件的高点,就是说那天跟风买股的投资者已经没有损失,再次证明市场震荡是投资的机会,如果利用“8·16”造成恐慌下跌而买银行股,如今则是一个赢家。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本周一上证指数留下了一个2143.24点——2151.35点的向上跳空缺口,并且还是个周线缺口,如果日后走势显示这是一个突破缺口,那么,9月9日将在上海股市的历史上留下重要一笔。
人气激活行情延续
“9·9”行情首功当然是银行股,当天银行股全线大涨,包括农业银行有5只银行股涨停,连工商银行也上涨了4.35%,超越上证指数3.39%的涨幅。大象也能起舞,市场震撼。
成交量再上台阶,周一上证指数成交额1789亿元,周二成交1911亿元,周三成交1954亿元,上海股市股性被激活,大盘股也可以像小盘股一样炒,周二浦发银行成交额高达133亿元,一只股票的成交额可以过百亿,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
本周上海股市日成交额在2000亿元左右,是2011年以来最大周成交额,很显然,一波盼望已久的蓝筹股行情启动了。今年以来沪深股市冷热不均,创业板指数从年初持续上涨到9月初,创出历史新高,涨幅超过70%。上证指数却在6月份跌至1849.65点的近5年新低,使得大盘股与小盘股的差距达到历史最大。
但是,今年的半年报显示,蓝筹大盘股的业绩并不差,银行股整体业绩增幅达到两位数,市盈率只有4倍多,一半银行股跌破净资产价格。终于,市场开始纠偏,价值低估的蓝筹股本周崛起,而创业板指数本周连跌3天,周三跌幅达到3.39%。
从1849.65出发,一轮蓝筹股的行情只是刚刚起步。 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