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为什么
左 妍
  左 妍

  早在今年书展的时候,我就很想收藏一套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碍于价格不亲民,一直没有下手。这几天有机会匆匆翻阅了几册,一种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

  读小学时,羡慕图书馆里有一整套《十万个为什么》。把它们全部读完花了我一个学期的时间。废寝忘食的日子里,多多少少记住了一些同龄人并不知晓的知识,也给了我和老师“抗衡”的底气。那种成就感和财富感也许不亚于炫名牌包的郭美美们。后来用零花钱买过几册插图版,每年寒暑假总要拿出来读一读,封面烂了都舍不得丢。

  和我一般大的80后们,小时候都有很多个“为什么”吧。从两三岁时质疑“人为什么要睡觉”“太阳为什么要下山”,到四五岁时发问“地球为什么是圆的”,再到读书后好奇陨石、大气层、人体……“为什么”是童年时代最爱挂在嘴边的句子,无处不在的好奇心让童年几乎提出了整个一生的问题。要找到问题的答案,很多却要等到成年,有的,终其一生也得不到答案。有时我常想,一个孩子,究竟要明白多少“为什么”才算长大?整个一生的问题,并没有哪本书会给出明确答案,但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长大。

  如果生在现在,长在这个“啥都有”的网络时代,我或许不会再对这些“为什么”感兴趣。打开搜索引擎、微博上一发问,不要说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百万个、千万个,也会马上得到答案。但这种唾手可得的东西,让获取知识时如饥似渴的感觉荡然无存。也许,“为什么”存在的意义,并非仅仅是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这些“为什么”中,我最喜欢的一本是天文,它给小时候的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宇宙的窗户。我曾一度梦想成为天文学家,用望远镜观察无尽的蓝黑色夜空,记录每一颗星星。虽然我现在没有成为天文学家,但当看到夜空里熠熠发光的星星,还是会心驰神往。

  其实,初读“为什么”的时候,很多内容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只是因为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才会那么耐心地去读这些现在看来略显无聊的书。但是不管如何,“为什么”们构建了我整个人生的知识架构,也让我对世界有了无限的期待。

  谢谢你,《十万个为什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读者之声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市场之窗
   第A28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台湾名胜/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背书签字”能否成为常态?
西班牙旅行笔记
为什么
城市规划岂是面团
真学识与花架子
星巴克与沙县小吃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为什么 2013-10-22 2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