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随俗,我们这些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也都喜欢上了这样的习俗。那时留学生大多数的生活都是比较清苦的。除了上学还要打工,平时时间十分宝贵,到了过年学校放假,工也不打了,于是这岁末的一天便是大家聚会的好时机。当时我们一帮上海籍的朋友都将这一活动称为“瞎子摸蛋”。因为“初诣”的日语发音:HATSUMODE,与沪语瞎子摸蛋发音是惊人地谐音。
每年到年底,大家都会互通电话,商量今年去谁家聚会,然后再去什么神社“瞎子摸蛋”。到了十二月三十一日这一天,大家便会早早地来到聚会的人家,各自都会带些食品,准备晚上美美地饱餐一顿。整整一年了,大家终于又能讲自己最熟悉的家乡话,聊自己最想聊的事情了。晚餐是非常丰盛的,纯粹的家乡口味,这对我们这些离乡背井的游子来说真是最幸福的时刻了!酒足饭饱后,新年钟声也随即敲响,接下来几十个人便组成一支不小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瞎子摸蛋”去了。
日本的神社是神道的信仰中心,日本人的精神图腾。最早的神社只是临时搭建的祭坛,供人们祭祀之用,演变成常设的建筑物则是日本的飞鸟,白凤时代之后(约公元572—710之间),神社里往往没有具体的供奉偶像,建造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将自己敬仰的东西作为“神”,有的是天,有的是地,有的是实在或传说中的人,有的则是世间万物。日本的神社可以说无处不在,据统计全国有八万多座神社。
光阴荏苒,弹指三十多载。去年又是在日本过元旦,昔日“瞎子摸蛋”的朋友们都已星散云飘。迎新的钟声响后,妻子儿子都说好些年没有在日本过年了,建议去不远的今宫戎神社“瞎子摸蛋”一下,重温当年的感觉。想想这今宫戎神社,是供奉类似中国财神的神社,发财总是好事,于是整装出发,乘车换车到了坐落在天王寺附近的今宫戎神社。刚看到神社的红色“鸟居”,便遇上人山人海,不能朝前了。参道上分成了两股人流,一股进去,一股出来,我们挤在进去的人流中,慢慢地朝前挪。参道的边上熙熙攘攘地排满了小吃等等的地摊,一路慢慢朝前挪,再买些零食什么的倒也不觉时间的缓慢。终于到了正殿前参拜过神仙,满怀着希望打道回府。环视身边尽是节日盛装、兴高采烈的男男女女,我不由浮出个恶作剧念头:大家都抱着美好的愿望而来,然而这“瞎子摸蛋”摸到的也许是一泡鸡屎也未可知的呢。哈哈,新年里不作兴讲倒霉话的,罪过,罪过!不过“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难道不正是人们生活的常态和无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