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
中医看来,病证无非虚实两种,而虚实的真谛是:“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实与正邪相关。邪气侵袭人体为实证,精气竭夺为虚证。
邪气指伤害人体的各种内外因素,包括风寒暑湿等外来之邪,喜怒忧思等情绪过度,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滞、瘀血、痰湿等,以及意外伤害。而正虚可分为阴精不足和阳气亏虚,或二者兼具。造成虚证的原因无外先天不足、后天过用以及疾病消耗。
实邪本身可造成正虚,正气亏虚又容易受到邪气侵犯,二者永远处于互相斗争的过程中,是一对永恒的矛盾。
与邪实正虚相对应的治疗原则是“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对于实邪,要用攻邪的方法,比如发汗、攻下、清热、泻火、化痰、活血等;对于正虚,则要针对气血阴阳的虚弱,采用不同的补益方法。而攻邪与补虚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邪气去除,有利于恢复正气;正气恢复,也有助于驱除邪气。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努力做到尽可能地规避邪气,同时尽量少地消耗精气,以最大程度地预防邪实和正虚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