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专门教我“健康三字经”,即:“清晨起,莫慌忙,床边坐,别着急,温开水,喝半杯……”可我是散淡、慵懒之人,体质差,又不注意锻炼,加上长期做文字工作,兴致一来,颠倒星辰“开夜车”,时时体验“一夜不睡,十夜不醒”的滋味……可反过来,我从读书、写作中得到无穷乐趣,无法用文字语言表述的。如果说要养生,我更在意要养心。
现在讲健康、养生的书籍、音像、影视、网站多如牛毛,一般我不会过多地花时间去关心、注目、议论,按我人生经验,是顺其自然、自然其顺,硬性规定做什么、吃什么、讲什么、行什么,有点违背“天道”,倘若真有健康秘诀,我看这个秘诀主要在心境,即心宽能容,心静则安,心诚得平,心顺则解。
其实我内心所想、内心所梦,是我心中的诗歌、文学。可能职业养成习惯,我还喜欢哲学,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古典的还是现代的,它们让我领会这个世界、自己人生,而诗歌、文学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我飞越很远很远,可惜我不能成为哲学家,包括文学家,只能按现状作点弥补、补阙向往,也由此确立一种人生态度: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可敬,而执恬淡生活观者,亦当可佩,因为如此之辈,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即便没有光环、鲜花,没有膜拜、拥趸,他们的人生同样有价值、有分量,时人不识,后人能辨,他们生活当下,生命却延续未来。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人只有到了生命尽头,才会真正体会到什么地位、身份、金钱、美貌等等,一切都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一生做了什么,尤其在仁心的天平上,你是否加过砝码,抑或是否减去分量?面对艰难困苦,有三种人:其一习惯于忧虑,又极其苛求;其二整天杞人忧天,一颗心悬在半空,不是挂在这里,便是念着那里;其三害着急性的烦恼,陷入操心困惑之中。想想自己:我是哪种人?
健康莫过于在于保持和养成乐观、愉快的心情。品读“健康三字经”之余,我突然想到补充,人退休后,要善于适应环境,与时共进,千万不要多发牢骚,“好汉不提当年勇”。从头学起,陶冶性情,增添生活趣味;要乐于与别人交往,与高人学者,即便平头百姓,善于与他们打交道;当一件事已成定局、无法改变,那么就由此罢休,而莫过于执着、苛求;经常学点幽默,用幽默的语言使他人和自己的精神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