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年初一,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借助本报头版,在头条位置刊发了社会主体“征集令”;今年初一继续与本报携手,征集公共文化配送的参与主体。
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提升“精神食粮”和“文化家常菜”的数量与品质,并确保能“快递”到远郊,使得平常鲜有机会进入市中心、未必能有足够财力进行文化消费的普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分享。
今年邀约的“社会主体”包括两大类:能提供资源的和能帮助配送的——
■ 前者主要指提供各类演出、展览、文化讲座、文艺类辅导人才的机构组织等;
■ 后者是指能够开展配送的服务机构。
2014年举办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各类赛事和活动,也需要这两类主体的大力参与。(具体申请要求及报名请扫一扫“文化上海”二维码)
在年前举办的“寻差距、找不足,提供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座谈会”上,明确由市文广局从今年起成为文化配送的责任主体,将在全市搭建统一的公共文化资源配送“枢纽”平台,东方宣教中心、东方讲坛、东方社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东方社区学校指导中心、东方数字社区发展有限公司和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等6个“东方”将成为配送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各类社会主体共同构成“文化菜篮子”的后台“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