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论坛/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2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索契冬奥会看俄罗斯外交走向
冯绍雷
冯绍雷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冯绍雷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6日飞赴俄罗斯索契参加冬奥会开幕式,并与普京总统举行会晤,这是半年内两位元首举行的第三次会晤,这对中俄关系意味着什么?中俄关系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2008年北京奥运的举行曾被不少评论家认为是中国一个新时代的开端,那么,2014年冬奥会之后的俄罗斯是否也将出现类似的这样一个格局呢?本版编辑特请专家做详细分析。 

  1 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成舆论喧哗转折点

  问:西方媒体对索契冬奥会的批评,在开幕式前后有什么不同?

  答:2月7日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式,无疑成了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俄罗斯的舆论喧哗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近日以来,围绕着索契冬奥的国际媒体,当然,主要是西方媒体,似乎突然间从不绝于耳的当地“未完成的体育公寓”、“工程的腐败”、“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乃至于对“专制政权”的批评,一下子转向对于索契冬奥开幕式的华丽表演的大量评论。显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场的还是不在场的观众,都多少为连续三个小时的这一场开幕式表演所吸引。

  不管人们来自于哪一个派别,从柴可夫斯基动人的古典音乐声中,从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翩翩起舞的俄罗斯宫廷宏大场面中,俄罗斯的自由主义者们看到的是俄罗斯对于欧洲正统文化的一脉相承;民族主义者们看到的则是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女皇时期的俄罗斯帝国强盛、疆域拓展的辉煌盛世;包括俄罗斯的社会主义信奉者们,也从开幕式所弘扬的苏联时期卫星上天、经济腾飞的工业化建设的显赫成就中感到慰藉。俄罗斯的一位资深评论家指出,至少普京通过一次奥运开幕表演,成功地使得在俄罗斯国内左、中、右之间一向被激烈争论的认同问题,在强国精神的这个聚焦点上找到了一个共同的空间。也许,这正是普京精心策划索契奥运的初衷之所在。

  尽管索契冬奥遭到西方大多数政治领袖的抵制,但是,也正是在近日里,在西方媒体上,除了称赞开幕式表演的“不可置信的美妙”、“杰出、豪华、令人难以忘怀”,也出现了不少为俄罗斯抱不平的评论。一位叫做克里斯托弗·考德威尔的资深编辑在开幕式次日的《金融时报》上发表了一篇被广为传播的文章,题为“外国领袖们对普京的抵制之难合情理”。他认为,西方几百名作家在《卫报》上联名谴责俄罗斯出台的所谓“反同性恋法”,以及随之而来西方政治家的联合抵制,实际上,一方面,这是并不了解俄罗斯该法案出台背景,因为该法案的准确措辞是“禁止向儿童宣传‘非传统的性关系’”。考德威尔在表示了对于性文化倾向还相对比较保守的俄罗斯有所同情之时,他也坦率批评了欧美国家若干年前的立法中有着相类似的司法限制。关键的问题在于,在他看来,“固然欧美仍较为自由和民主,但是,与俄罗斯相比,这种差别已经不若十年前那么明显”。

  围绕着索契冬奥的这一场笔墨官司,远不止这些表面上的是非曲直。如果,再与索契不远的乌克兰所发生的一场大规模骚乱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的话,更加揭示出当下发生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既竞争激烈但又扑朔迷离的相互关系。

  2  欲平息乌克兰危机 需要欧美与俄妥协

  问:围绕乌克兰问题的东西方竞争上,俄罗斯与欧美展开了怎样的博弈?

  答:2013年11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突然宣布,暂时停止原定将要签署的乌克兰和欧盟之间的伙伴国家关系协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欧盟国家,包括与俄罗斯关系不错的德国也以激烈言辞批评俄罗斯从中作梗;而俄罗斯则全然嗤之以鼻,认为这完全是由乌克兰自己作出的选择。同时,俄以提供150亿美元的国债和宣布下调对乌克兰出口天然气价格的三分之一,向乌克兰施以援手。就自身刚刚呈现复苏迹象的欧盟而言,一方面,并无能力向危机中的乌克兰提供像样的经济支持,来换取欧盟所期待的乌国家内部的司法和经济决策系统的重大改革。

  同时,欧盟和美国之间也为对于乌克兰问题的不同立场卷入了一场纷争。美国高级外交官纽兰出言不逊,诋毁欧盟外交立场,暴露了欧美两家对于乌克兰问题的深刻差异。美国抱怨欧盟对于乌克兰问题的立场过于软弱,但同时也并无良方将乌克兰解救于“水火”之间。欧盟则批评美国既无力施以援手,却又要在一旁颐指气使、高谈阔论。

  事实上,乌克兰危机的背后有着远为深刻的一系列历史和现实的地缘政治背景。就乌克兰而言,几百年来,如果说以东正教为主要宗教的东部地区天然地与俄罗斯相联系的话,那么,以天主教为主要宗教的西乌克兰不可避免地倾向于中欧、西欧和今天的欧盟。任何政治和经济的决然切割,都会给乌克兰这个新兴的国家带来无比深重的伤害。

  苏联解体以来,坚持了十余年的欧盟和北约的东扩,在吸收了一系列原“东欧国家”和原苏联的波罗的海国家之后,直逼乌克兰边境。但是,今日之“东扩”势头已经大不如前,不仅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大大削弱,而且欧盟内部也在认真反思原来的“东扩”是否过分。

  相比之下,经过新世纪“黄金十年”的经济提升,俄罗斯国力有所恢复。近年来,普京大力推动前苏联地区的经济合作,尤其是着力于打造“欧亚经济联盟”,不仅将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国内经济连成一片,而且竭力争取把其他的中亚国家纳入其中,同时也寄极大的希望于乌克兰的加盟。

  在2月初的慕尼黑会议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把欧亚经济联盟和欧盟作为平起平坐的两种联盟方式提及,显然,这又难以为欧盟所接受。

  看来,乌克兰的危机并非仅仅靠其自身内部的能力所能缓转,大国间关系的竞争、协调,还是会起关键的作用。从冬奥之受西方政要抵制,一直到乌克兰政府和反对派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有识之士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如果不在欧盟和俄罗斯之间取得妥协,包括不与看似作壁上观、实质处处留有后手的美国取得协调,乌克兰的危机无有宁日。

  3  面向亚太谋求发展 普京对华保持友好

  问:俄罗斯向亚洲发展的战略考量是什么?普京有什么具体考虑?

  答:正当在欧洲面临与西方激烈抗争之时,俄罗斯对于亚太地区的战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谋求合作的意向。

  从2012年决定参加竞选第三任总统任期开始,普京关于俄罗斯向亚洲发展的战略思考愈加清晰。2012年的2月份,普京在他的一篇重要文章中,提出了“要借中国经济之风,鼓俄罗斯发展之帆”。实际上,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看,普京一直保持着对华的友好态度。

  从2006年起,笔者每一次参加由普京总统亲自发起组织的瓦尔代国际论坛上,每当普京被问起有关中国的话题时,他都会以相当正面和肯定的态度加以解释和回答。我记得第一次和他的交谈,那也是在索契。他情绪振奋地谈起他当年担任圣彼得堡副市长主管外事的时候,每两年一次前来上海这座姐妹城市的例行访问,是如何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他说,“没有一座亚洲的城市,像上海那样表现出勃勃生机,每两年就要给人留下一个令人惊诧的大变化。”

  2012年秋天的一次会见中,笔者曾经问起普京总统,他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会逐渐地趋于放缓持何态度时,普京非常果断地回答:“中国的经济学家非常聪明,中国经济的放缓是他们有意识之所为,这既能够减缓经济过热,促进结构调整,还能减少腐败发生。所以,增长速度当然应该逐渐放缓。”从这短短的一段话中,可以感受得到他对于当代中国经济的深切理解。

  多年的会见和交往中,每一次普京言及与中国的关系,他总是强调两国间合作发展的重要性和如数家珍地摆出每一时段的具体成就。甚至,每当一些西方学者提及诸如“中国威胁”之类的话题时,普京每次都是毫不犹豫地列举事实,干净利落地予以反驳,令人印象深刻。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就不难理解,何以连续两年来,俄罗斯都被作为习近平主席首访国家;而自去年习普会见五次以来,正当索契奥运受到西方抵制的关键时刻,习主席毅然决定参加索契冬奥的开幕式。这清晰表现出中俄两国间的政治默契。中俄关系不仅是主张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而且,当朋友和邻居遭逢无端压力之时,互相支撑,主持公道,这也显然成为这一对双边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4  “一带一路”达成共识 中俄合作空间广阔

  问:中俄关系的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已取得哪些具体成果?

  答:在习主席索契冬奥之行的第一天,习普会见被作为第一对国家元首的重要会谈安排举行。

  这一次习普会见,除了总结两国落实双边关系发展计划所取得的成就,诸如,正式宣布2013年中俄贸易额达到870亿美元,并对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的贸易额水平表示充分信心,还推进了一系列重要议程,其中包括顺利推进战略性大项目的发展,如期实施俄方向中方增供原油和天然气、扩建输油管道、建设合资炼油厂等项目,扩大核能、电力、煤炭等领域合作。值得关注的是,俄方人士近日宣布,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协定有望于今年5月之前达成。

  除此之外,中俄双方就一个相当重要的议题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中方欢迎俄罗斯方面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使之成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新平台。”俄方则表示,“积极响应中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愿将俄方跨欧亚铁路与‘一带一路’对接,创造出更大效益。”这一共识的取得,表明中俄两国已在这一具有高度互补性和广大发展空间的地区,为未来长远合作的推进迈开了十分关键的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索契奥运开幕的前几天,梅德韦杰夫总理正式宣布,将在远东西伯利亚建立向亚太出口为重点的经济发展特区,坚决贯彻普京总统关于把远东西伯利亚作为俄罗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优先重点的指令;并将于2020年之前在该地区安排投资950亿美元;力争在2014年3月之前提交有关设立12个沿海经济特区的方案。关于远东西伯利亚开放和发展的问题不仅又一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且,已经安排了得力干部,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工作规划,专家们认为,看来这一次有关本题的推进将会有所起色。

  当然,俄罗斯面向亚太,不会只是面向中国一家,多边取向将会是俄罗斯既定的战略方针,这也就是为何中俄一方面将在2015年共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同时,日俄之间开始了双边战略和经济对话机制的一个重要背景。富于想象力的俄罗斯专家们一直坚持,不光是亚洲国家,包括远在天边的欧洲以及其他伙伴,将和亚洲国家一起参与合作的可能性。

  无论是俄罗斯面向亚太,还是远东西伯利亚的开发和开放,都绝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项目。就像中国的内部改革一样,容易推进的改革都已经做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在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同样如此。尽管中俄之间、亚洲地区和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经济互补性,也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潜能,但是,这一场世纪挑战,看来是真正的对于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刻考验。这里没有多少现成经验可以借用。如果只是基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如果只是立足于单边的利益考量,包括,如果只是按照以往中俄间的合作惯性行事,恐怕,都是难以把握目前的巨大机遇与挑战的。

  以欧盟为核心的欧洲、高速发展中的亚洲以及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欧亚地区,此三大板块乃是欧亚大陆千年历史沉淀之下的既定格局。一个多样化、趋于多极化的世界正是这一地缘政治版图的深刻体现。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欧洲与东亚相比,欧亚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尽管相对较低,但是,欧亚地区的潜能和抱负远不容低估。

  就像是冬奥开幕式的瑕不掩瑜,尽管是有所缺憾的“五环形象”,但远不能够抹杀一整场精彩绝伦的表演;仍在复苏行进之中的巨人俄罗斯不甘心于沉沦,2013年的俄罗斯外交,犹如奥运开幕表演那样的引人入胜。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俄罗斯尽管面临挑战无穷,但一定会以游走于欧亚大陆两端的精彩外交,为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增添光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2014索契冬奥会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教育
   第B08版:人物/新民环球
从索契冬奥会看俄罗斯外交走向
新民晚报论坛/新民环球B06从索契冬奥会看俄罗斯外交走向 2014-02-13 2 2014年02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