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来沪务工的小王今年21岁。他说,1月14日晚上,他去江月路浦星公路附近一家卜蜂莲花超市购物,在门口碰到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孩与他搭讪,称自己出车祸了,伤到了人,车子被警察拖走。女孩说,她银行卡没有取款功能,又急着用钱,问小王能否帮忙,借用一下银行卡。小王见女孩可怜,动了恻隐之心,便问“怎么操作?”女孩说,让朋友将一笔钱先转到小王的银行卡内,然后通过小王的卡取款。“你不担心我收了钱跑掉吗?”小王问。女孩摇头。小王见对方对自己这么信任,心里还美滋滋的。
两人来到超市内的ATM机旁。女孩接了个“朋友”的电话,说小王的银行卡没有开通转账功能,钱转不进去。经与小王商量,女孩用自己的手机拨通银行电话。“大哥,麻烦你在电话里开通一下转账功能,就可以了。”小王在电话中输入了卡号和密码,并完成了设置。整个过程女孩并未偷看。
之后,女孩拿着小王的银行卡借故要走开一下。小王并未在意,也没有跟去。谁料,半个小时过去了,始终未见女孩回来,小王这下着慌了,拿着身份证到银行柜台查询,发现卡内余额只剩零钱,7000多元已被人取走。
接到反映,记者采访了闵行警方。办案民警剖析了案件的“关键点”,即小王并未泄露卡的密码,为何女孩能得手?答案是,小王在女孩手机中输入卡密码时,数字已被手机记录。所以女孩拿到小王银行卡后,就可以从容取钱了。目前,警方对此事已立案侦查,并呼吁广大市民警惕防范这种新型的“美人计”。本报记者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