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反映安徽凤阳小岗村书记沈浩的电影《第一书记》,深为沈浩博大的家国情怀所感染,几欲泪眼朦胧。
沈浩原本是省财政厅的干部,在省城与妻女过着舒适的生活,当机关要下派干部到基层农村挂职锻炼时,沈浩报了名,选择了小岗,这个最先吹响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号角的村子。为“名”而来的沈浩报到后才知道,小岗除了名声大些,其他与当时中国大地上许许多多贫穷落后的村子没多大区别。从踏进村里的第一天开始,沈浩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小岗,就要与小岗同荣辱,共命运,就要在这里干点事业出来。修路、架桥,搞农田基础建设,沈浩以自己的所作所为让小岗村的父老乡亲接纳了自己。2006年11月,挂职结束的日子临近,“大包干”的带头人用自己当初揭开中国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第一幕的粗壮大手,再次按下了红手印,请求省里把他留在小岗。三年时间太匆忙,许多工作刚开始做,这时候拍拍屁股走人,心有不甘,沈浩留下了,带领群众昼夜奋战在建设新农村的田间地头,跑项目,建厂矿,招商引资,开发红色旅游,在他的引领下,村民们看到了差距,开阔了视野,焕发了对小岗未来新的向往。2009年秋,沈浩的第二个任期又到了,当地百姓实在舍不得这位人品好、能干事的好书记,188位村民又在希望他继续留任的请愿书上摁下了手印,小岗太需要他,太需要他这样的领头雁了。一边是蓬勃发展的新农村和老乡们的深情,一边是分居三地的妻女与老母。女儿要中考,年近九旬的老母要照料,作为常人,他很想尽一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孝道与责任,可面对那些大红手印,颗颗手印颗颗心,片片情,面对小岗老百姓沉甸甸的托付与信任,沈浩唯有以“心”相报,当事情不能两全时,作为党员、小岗的第一书记,强烈的使命感再一次让他选择了留下,开始自己的第三个“村官”任期。而这一次,他却永远地留在了小岗,与小岗的泥土化为了永恒。只是45岁,走得太早、太匆忙,大业未竟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很久没回家,不是不想家。”沈浩为大家舍小家,在小岗村代职的6年时间里,回合肥家中的时间不足百天,他把整个身心都放在了小岗,用无声的行动为我们解读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诚如剧中当了财政厅长的沈浩同窗所言,当官的不一定都干事,干事的也不一定都当官。生活的确如此。而沈浩当最小的官,做了最大的事,挥洒了厚重、优质的人生,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值得让我们每一名公务人员学习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