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局已在自贸区内设立海事办事处筹备组,跟进自贸区建设及相关海事政策研究。据王勇透露,自贸区海事办事处筹备组将按照上海市的统一部署入驻自贸区,而在入驻之前,筹备组也在做相应的准备和跟进工作。
“自贸区的设立和发展,一大重要功能就是推动和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而对于航运业来说,实行更加便利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吸引和集聚各种航运要素,促进船舶金融、船舶保险、船舶代理、海事仲裁等各类衍生企业入驻自贸区。”王勇说,目前相关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中,上海海事局在高效率的船籍登记制度方面的相关规则和流程设计,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力争在上海自贸区内实行以“中国洋山港”为船籍港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
一旦实行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作为自贸区四大板块中的一块——洋山深水港将迎来新一轮的航运经济转型发展,也将大大方便各港航企业。据介绍,今后只要是以洋山港为船籍港的中国籍船舶,在外资和船龄方面将突破以往政策的限制,船舶所属法人注册资本中的外商投资比例可以高于50%,船龄可在现行标准基础上放宽两年。而雇佣外籍船员在海事监管中也已放宽,只要向上海海事局报备即可;同时实行“先照后证”制度,比如一艘巴拿马籍的船舶想转籍为中国籍,按照之前规定,在注销巴拿马船籍后,改在中国洋山港注册需要办理一系列投入营运的手续,一艘大型船舶停泊至少10天以上,对航运企业而言损失非常大。而实行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之后,上海海事局只要收到相关申请材料,最快只要1个工作日就可先行完成注册登记,发给有关船舶证书,事后再补交相关证明。
在制度创新方面,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工作也是一大亮点。据王勇透露,“单一窗口”试点此前的提法是限于“口岸单位”,而现在改为“国际贸易”:“别小看几个字的改动,这意味着重大‘革命’,‘单一窗口’建设试点如从海事、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单位,逐步扩展到工商、税务等其他凡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多个窗口并一个,就意味着贸易和运输企业营运成本更大程度上的降低、政府部门监管效能最大程度上的提升,贸易便利化的目的才能有实质性体现。”
这一试点工作的一期建设“洋山保税港区试点功能项目”将在6月底上线测试运行。据介绍,海事部门掌握着船舶进出港口的实时信息,“单一窗口”试点后,通过第一时间分享信息,能显著提升进港入关、出关离港的效率。仅就口岸单位而言,这种“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口岸单位从“串联”执法改为“并联”执法的创新,完善海事、海关、检验检疫三方协同的执法机制,联合开展危险品查验,加强在进出境船舶监管、船员管理、船载货物报关信息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强化监管协作。
王勇同时透露,上海海事局在自贸区服务方面,现阶段另一个重心是支持船舶代理、船员代理等专业服务机构入驻自贸区,并提供航运专业配套服务,“这对提升港口的形象和效率都有促进作用。” 本报记者 金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