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记者接到读者周先生的来电。在电话中,周先生详细讲述了这个故事。
去年8月底,在杨树浦路定海路口,即国际时尚中心斜对面的人行道及马路上,摆出了这个夜排档。两名摊贩每天傍晚在路口的红绿灯下面撑开帐篷,点起液化气,当街炒菜、炒面,还在人行道上摆出桌椅。
周先生向12345市民热线进行了举报,市民热线受理了,说会转给杨浦区有关部门处理。本以为占道的乱设摊肯定会被取缔,不料,这个摊位依然天天摆在那里,生意兴隆。周先生又继续向12345和12319城建热线投诉,他还打过63166666绿化市容执法热线。这些热线都接受了他的举报,表示将转给有关部门。热线的服务态度都很好,但是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周先生是个执着的人,他继续投诉,一次又一次,同时留心观察这个摊位。有一次,他发现城管执法车早早来了,停在了距离摆摊点40米的地方,心里一阵高兴。谁知,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他大跌眼镜:摊贩推着车过来了,竟然笑嘻嘻地和车里的城管队员打招呼,还掏出香烟给他们抽。
“城管和摊贩究竟是什么关系?他们明明看到乱设摊,为什么不取缔?这是不是选择性执法?”周先生进而又打电话给上述热线。几天后,热线给了他回复:说有关部门调查过了,城管与摊主是认识的,但城管没有抽摊主的香烟。12345已在督办这件事,要求立即取缔占道摊位。然而,这个“立即”的承诺已经过了一个多月,直至现在,摊位依然稳如泰山。
“半年来,我给12345、12319各打了七八十个电话,给63166666打过十来个电话!”周先生说,“记者同志,我就想问一句:城管的职责就是取缔乱设摊,但他们为何就是不作为?”
160个电话还是管不了一个无证摊!周先生只得求助于媒体,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杨树浦路定海路口。就在周先生所说的马路拐角上,5点不到,果然一对30多岁的外来男女推着小吃摊来了。他们的摊位展开有二三米长。摊位就摆在马路的人行横道线上,两张小方桌和8个塑料凳将人行道堵得严严实实。
周先生还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城管车非但不执法,反而缓缓从他身边驶过,似在观察:这个人是不是举报者?记者问他:“你一次次地投诉、举报,怕不怕被打击报复?”他说:“我不怕,我做的事是正义的。”
这是一位可敬的市民。这个摊位并没有摆在他家门口,但他却跟占道摊位铆上了,不依不饶。与这位市民相比,我们的有关管理部门、执法部门,是不是太逊色了?这是一场可贵的较量。这场较量最终结果相信是可以预料的,但整个过程折射出的种种问题是不是值得各方反思呢? 本报记者 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