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余年,当我沿着通往村子的山径走近曾经相识的一条溪流时,我居然情不自禁地掬起清凉的溪水汩汩地饮了起来。
这是一条浙江南部山区极其普通的无名小溪,水量也不大,卵石溪床宽不足两米。但自我十多年前与其相遇后,它一直在我心里流淌,且让我有过遗憾和期盼。那年,浙南山区满目青翠,山岚缭绕。但我走进依山傍水的村子时,并未感受到山里人家特有的恬静。更多的是忽断忽续的机械声和莫名的气味四处弥漫。更令我惊讶又疑惑的是定格在视线里的一条小溪却与四周的风景很不协调。因为我也是山里人,看惯了山溪的清澈,听惯了溪水的潺潺。而眼前的溪水不仅少了些明朗和欢快,而且还漂浮着一些杂物。溪边的卵石间不是水草茵茵,而是尘垢淤积,怎么看都不像是从前方山坳里走来的样子。虽然陪同我的同志兴致勃勃地介绍着山村如何迅速发展家庭式企业,又如何使产品远销海外及山村工业经济的宏伟前景。但望着混沌的溪水,对方的介绍和描绘令我振奋之中又隐隐生出一些担忧和伤感。
如今,依旧是这条小溪,但水汽氤氲潺潺而来的溪水却彻底冲去了我曾经的担忧和伤感。从山脚到村前和田埂,一路婉转欢畅的溪水像是过滤了似的清丽无瑕,又如轻盈美妙的乐曲令我心旷神怡。湿漉漉的溪边一簇簇绿草映在水中如鱼戏水,一群群剔透的小鱼儿聚集在水边悠然地沐浴着冬日的阳光。几只黑白相间的雀儿从浓郁的山林里飞来,旁若无人似的徜徉于溪边或觅食,或追嬉……陪同的村长告诉我说:“以前只求经济的盲目发展,使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而今,从各级政府到每一企业,经济转型和保护生态的意识越来越强,并以积极的行动装扮着美丽的山村。”听了这番话,我油然想起了前不久在浙北西施故里诸暨市马剑镇三门头村的所见所闻。
那天,尽管冬雨绵绵,但我还是忍不住去亲近她的美丽。村子不大,如同群山相拥着的一颗玲珑温润的珍珠。那清爽蜿蜒的山径,依山错落的人家,翠绿欲滴的茶园,婆娑荡漾的竹海,残荷斑驳的池塘,潺潺有韵的溪水,古朴沧桑的祠堂,起伏腾挪的山墙,逼仄静逸的小巷,轻盈袅袅的炊烟,整洁宽敞的健身场和山林掩映的敬老院等每一处都充溢着世外桃源的诗意。据村党支部褚书记介绍,前些年面对如火如荼的农村经济大潮,也曾设想要大力发展山村工业。但历届政府并未以短期的经济效益为重,而是以保护自然的战略眼光科学稳步地发展山林经济和生态经济。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无论是政府规划,还是村民自我发展,始终以“宁要青山绿水,不能坏了风水”的理念建设山村。从而拥有了自然纯朴、山水怡人的美丽景致。褚书记还说,这里山溪纵横,每一条溪水都可直接饮用,远远优于矿泉水;而且植被丰富,林木茂密是天然的氧吧,又毗邻著名的国家级五池景区。今后将继续以生态文明为本打造最美山村。看得出,这位年轻的书记不仅深深地爱着这方山水,而且对未来的规划和憧憬就像眼前清澈欢快的溪水,充满着激情和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