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外的影视剧,一个颇常见的场景是剧中的人物动不动就开PARTY。习惯于圈子或群居的中国人,PARTY这种社交方式并不十分时尚和流行,尤其是像我们这些已“奔六”而去的中老年人。然而世界真奇妙,微信的横空出世与风靡流行,却让你有时躺在被窝里,也能一享PARTY的异曲同工之妙。
只要你拥有一台智能型的手机,且愿意加入微信的行列,你手机里贮存了号码的对象,即可自动成为你微信的朋友。若更有兴趣“摇一摇”,你周边四五百米方圆内的微信粉丝,顷刻之间可以变为你潜在的微信伙伴。
睡眼刚睁的早晨,工余休闲的中午,尤其是灯昏人静的夜晚,打开微信,或匆匆游览旧友新知随时即发的消息新闻、八卦市井,或细细品鉴粉丝铁杆精心挂贴的图片视频、长论短文,或热情参与同道共好你赞我驳的群聊议论、互动点评,一个悄然无声却图文并茂、信息纷呈的网络社会,一个一掌可握却内容广博、活力缤纷的微型世界,让你的交往、你的见识、你的活力的拓展、增长与萌发,岂比参加一个单纯的PARTY要少?
就像参加PARTY需懂得PARTY的规矩一样,玩微信或者说要得到微友们的信任与认可,“角色”与“态度”,想来是两个颇重要的关键词。
先说“角色”。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因此对微友们所发的帖子、图片和视频,你大可秉着过眼有益的精神,轻松地观之,特别是对一些自己不太懂、不很内行的帖子和内容,尽量不要随意吐糟、妄加评说。“角色”的另一点,就是要注重建构自己的特色。我的一位微信兄长,是国内观赏石界的著名专家,他发的帖子大多是有关观赏石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有这份专业的特色做支撑,他在我们微信群中的人气和声名不言而喻。反之,若天文地理、养生保健、名言哲理什么都发一通,不说人家一看就知道你的东西是粘贴、转帖的舶来品,你发得最辛苦,充其量也只是什么都不是的“百搭”。
再说“态度”。在微信圈里,“态度”更多地落实于两个字:“勤”和“诚”。说穿了微信无非是动动手指头的事,因此多给自己欣赏、受益的帖子、图片点个赞,及时给点赞、评论的微友、访客回复,积极给刚来的新人、菜鸟鼓记劲,却也是润物无声、理所当然的作业和功德。而“诚”则体现在对评论、吐糟、意见以至批评的对待把握上。赞扬实在、评论中肯、意见有理、反驳有据,这或许也是微友们潜移默化、心知肚明的操守和共识。
一位著名青年人物画家的微友,每逢有佳作问世,皆第一时间贴于微信。于是围绕画作,我们这些同道共好或赏析、或讨教,或评说、或建议,往往能互动、砌帖一两个小时。此当中亦有一二位喜好古体诗词的微友即兴发一篇打油、有感拟一首仿古……如此的图文和瑟、书画共鸣,其情趣、其开心、其温暖、其长进,又岂在平常的书画沙龙、艺术PARTY之下矣!
如果手机是生命宽度的美妙延伸,微信无疑是精神PARTY的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