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部分老小区水箱弃用
间隔性断水居民闹心
张欣平 喻晓
  近期,本市月浦、宝钢、永清、杨泰、宝林等老式居民小区的部分居民致电本报,反映小区经常会出现“间隔性断水”现象,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受到“间隔性断水”影响的小区,有的原本没有泵房,有的是部分泵房长期弃用,另有部分则属于私自改变原有供水方式,取消泵房或水箱供水改为地面直接供水。 

  在上海供水历史上,利用水箱供水方式的历史久远,那些一百多年前建造的大楼都采取这种方式。但上海大面积采用水箱供水的方式,则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经过多方比较,社会各界认为水箱供水是比较贴近上海实际的供水方式。目前上海约有十四万只水箱。 

  一般来说,上海的居民住宅小区都建有供水泵房和屋顶水箱,但有些被人为废除,留下了隐患。大约在2002年前后,社会上出现过一股“废除水箱,直接供水”的时尚,一些地区物业部门以居民要求“不喝二次污染的水箱水”之名,自行弃用屋顶水箱。月浦、宝钢、永清、杨泰、宝林等老式居民小区的情况就是如此。 

  当年这些地区的住宅小区,还可以依靠水厂直接加压解决供水问题。但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这种无泵房、无水箱小区直接依靠水厂加压供水的弊端就日益显现。 

  其实,那些被废除的水箱就在居民楼屋顶,恢复它的功能只需接上进水管即可,难度并不大,但为何一直无法恢复呢?这主要是物业单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恢复水箱、泵房需要人力、财力,费用谁来承担?其次,部分居民对物业管理缺乏信心,坚决反对恢复,这也在客观上阻碍了水箱供水方式的恢复。 

  应该说,水箱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但可以靠有效管理来解决。一些业内人士指出,水箱、泵房的恢复,不能就事论事,应该与本市推进二次供水改造的大背景相结合。本报记者  张欣平  通讯员  喻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长三角
   第A18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19版:长三角/专版
   第A20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新民俱乐部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健康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B06版:关注/新民健康
   第B07版:专版
   第B08版:广告
摧毁黑客攻击网站的“终极武器”
上海两大水库今将恢复取水
多媒体还原古代制陶工艺
部分老小区水箱弃用 间隔性断水居民闹心
进口货物出区“零等待”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5部分老小区水箱弃用
间隔性断水居民闹心
2014-05-12 2 2014年05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