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处河道纵横的江南,但大学校园里却鲜有像样的河流,唯有华师大有条丽娃河,其名还带些洋味。
探究此名,还要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一个颇具商业眼光的白俄人,见此地水清波碧,河岸平缓,芳草云树,又距闹市不远,便出低价买下了这条河。在河岸上安放桌椅,撑起大伞,在水里添置了木板小船,轻松做起了生意。招牌上写着Rio-Rita(音译“丽娃丽妲”)。
这里的乡村风光使久居都市的人们顿生新鲜感。夏天乘了轿车到丽娃丽妲河纳凉,一时成了有钱人的时髦活动。而近旁大厦大学和光华大学的学子们则更喜三五成群地来此荡舟嬉水。茅盾名作《子夜》中有一节就是专写这“这神秘的丽娃丽妲村”的。
种种原因使得原本平静的丽娃河风光一时。华东师大建校后,丽娃丽妲河划归校园,从此简称“丽娃河”,她静静地陪伴着一代代学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