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2014上海影视双节·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影迷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不解情缘
~~~——上海影迷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不解情缘
~~~——上海影迷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不解情缘
~~~——上海影迷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不解情缘
     
2014年06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中年一直“追”到老年
——上海影迷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不解情缘
张艺 施佳雯
  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都是影迷狂欢的节日,今年当然也不例外。昨天,记者采访了老中青三代影迷,感受到了他们对电影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深厚情感。

  老年影迷:爱金爵 爱经典

  记者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影迷大都喜欢看金爵奖参赛片以及部分展映单元的经典老片,63岁的梅海星告诉记者,他选择竞赛片入围电影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排片相对集中,都在上海影城,不用东奔西跑。另一方面,这些参赛片都有见面会。”梅海星解释说,由于现在的电影大多是字幕版,他眼睛不好,外语听不懂,又看电影又看字幕总是来不及。“很多电影我看完之后还是不太懂,但是有见面会我就不怕了,导演或是演员会跟我们交流。”

  60岁的蒋先生是在排队时给记者“抓”到的,家住闵行区的他,开票当天4:30就打的来到上海影城门口排队。从第一届上影节起他就开始“追”,一直从中年“追”到了老年。今年他自定的“片单”里,除了参赛片之外,还有《出租车司机》《教父》《苔丝》《欲望号街车》等经典老片。“这些片子平时很难在大银幕上看到,如果有机会在今年电影节上看到的话,真的太难得了。”

  中年影迷:爱类型 爱华语

  中年和“准中年”影迷是影迷中的生力军,喜欢影片的类型也较广。29岁的徐明晨偏爱科幻、喜剧片,今年她锁定了《怒海沉尸》《清须会议》等影片。“今年感觉有点挑不过来。”徐明晨说,自己最近一直在关注国内外的一些电影节,发现不少国外的获奖影片都出现在今年上影节的片单中,“选择范围广了,那种心想事成(想看的片子基本上都能看到)的感觉蛮好的。”32岁的王彼得也有这样的感觉:“上影节的片子一年比一年丰富,有些只在香港放映的片子,现在上影节也有了,比如今年的《唯爱永生》《出租车司机》,还有《白雪公主杀人事件》。不过票太难买了。”32岁的吕栋偏爱华语片,他觉得今年上影节的华语片相对还显弱势,他希望电影节能把整个内地、港澳台地区的华语片市场做得再大一些。

  青年影迷:爱文艺 爱新人

  不少85后、90后的年轻影迷,比较偏爱新人导演的作品。同是24岁的王亦馨和杨贝旎告诉记者,希望电影节能多展映一些新人导演、尤其是亚洲新人导演的作品。王亦馨喜欢的影片比较多元,《布达佩斯大饭店》《清须会议》都是她的“菜”,而杨贝旎的选择则更偏文艺,“我偏爱法国新浪潮,今年想看的有《天堂的孩子》和3D《铁三角》。”

  本报记者 张艺 实习生 施佳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2014上海影视双节·特别报道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03天
   第A19版:长三角
   第A20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1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专版
   第B08版:读者俱乐部
七大频道展播80部集节目
从中年一直“追”到老年
电视节今天节目
广告
新民晚报2014上海影视双节·特别报道A14从中年一直“追”到老年 2014-06-09 2 2014年06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