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匹顶级赛马,6场精彩绝伦的比赛。在昨天举行的最后两场压轴好戏中,拥有最贵赛马的沙特选手阿卜杜拉·萨巴特利和现世界排名第一的法国选手凯文·斯托特,分获1.45/1.5米障碍争时赛和1.5/1.55米障碍争时赛冠军,为环球马术冠军赛赛事画上圆满句号。
马蹄奔腾的赛场重归寂静,80匹良驹即将踏上回家的路。赛事落幕,影响却未消散。对于中国马术运动而言,这三天比赛犹如一针强心剂,让中国与世界马术更近了一步。
与世界更近一步
作为本次比赛中唯一一名中国选手,过去的这个周末,韩壮壮的心情喜忧参半。
因为环球马术冠军赛的举行,打破欧盟非疫区限制,韩壮壮终于与自己寄养在英国两年的爱马Centaura重逢。“高了壮了,教练替我调教得挺好。”犹如老友久别重逢,韩壮壮坦言,是比赛给了自己与爱马亲近的机会。
然而,或许是彼此生疏太久,韩壮壮的首秀因为马儿拒跳,未能完赛,这也让他在上海留下遗憾。虽然首秀并不完美,但能取得外卡首次参加世界最顶级比赛,三天时间里,韩壮壮坦言自己收获良多,“以前只能通过录像琢磨高手们的技术特点,这一次同场竞技,跑一样的路线,我有了直观的认识。”
与世界更近一步,在比赛中体会到与高手之间的差距,这也让韩壮壮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与赛事更近一步
赛场中设立宣传展位,承担起本次赛事一部分场地维护以及专业人员支持,作为上海本地最大的商业马场,松声马术俱乐部为这次比赛贡献良多。借助赛事打自己品牌,在松声马术俱乐部老板吴强眼中,参与盛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自己赚吆喝——通过赛事这个平台,与亚马联、中国马协官员有了沟通机会,在马术运动圈打响自己的品牌。
事实上,这些年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级别的赛事,马术运动氛围已日渐形成,“孤岛”里的中国马术选手有了和世界高手竞技的机会,也起到了一定的普及作用。不过,比起北京等马术运动相对发达的北方城市,在中国马术运动的版图上,上海地位并不显赫,本地马术赛事更是少得可怜。对于上海而言,若能在五星级的环球马术冠军赛之余,再举办几个二、三星级的较低级别赛事,将更完善马术赛事,增加该运动在上海的影响力。
将赛事作为敲门砖,上海本土的马术俱乐部渴望借此走进世界马术“圈子”。
与马术更近一步
三天比赛,累计有超过26000人次的观众现场观看了比赛,近千万国内观众通过电视转播收看了本次赛事。
周末的赛场,孩子是绝对的主角。相比其他项目,对小动物的亲近感让孩子更接受马术赛。不少家长感叹,没想到自家的皮大王竟能乖乖看完所有比赛。
比赛的影响更体现在运动普及上,赛场各大本地马术俱乐部展位上,咨询最多的就是孩子家长,青少年马术夏令营的数千份宣传资料不到半天就全部发完。
上海马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陆炜坦言,环球马术冠军赛是一次很好的推广机会:“引进高级别赛事,能让更多人喜欢上这项运动。这对马术运动的普及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而在德国马术教父比尔鲍姆眼中,青少年的喜爱更是一个国家马术运动发展的前提。“马术在欧洲的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而中国开展这项运动不过三四年。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参与这项运动,未来肯定能出现像姚明之于NBA这样的马术明星。”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