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长三角
     
本版列表新闻
~~~——江苏大丰沿海开发印象
~~~——江苏大丰沿海开发印象
~~~——江苏大丰沿海开发印象
~~~——江苏大丰沿海开发印象
~~~——江苏大丰沿海开发印象
~~~——江苏大丰沿海开发印象
     
2014年06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靠海吃海 风生水起
——江苏大丰沿海开发印象
薛慧卿
  本报记者  薛慧卿

  编者按

  大丰,是上海域外面积最大的“飞地”,曾有8万上海知青在这里工作、生活。上海与大丰源远流长,本报多位资深记者近日相继踏上这块土地,用他们独特的视角记录下大丰的世事变迁、日新月异。本文是系列报道首篇。

  喝海水?没错!

  5月19日,在江苏丰海新能源淡化海水发展有限公司瓶装水灌装车间内,码垛机器人和装箱机器人正紧张作业,一箱箱瓶装水沿着输送带源源不断地“送”出来。大丰市1万吨非并网风电淡化海水示范项目首台生产线正式调试出水,这标志着利用风能淡化海水成为现实,在世界范围内属于技术首创。

  喝海水吃盐菜

  海水淡化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丰示范项目的战略意义在于由微电网技术构建的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集成系统,即在没有任何网电支撑的情况下,由1台2.5兆瓦的永磁直驱风电机组、3组储能蓄电池及1台柴油发电机为主形成微网供电系统,将风电与海水淡化相结合,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尝试。”大丰海淡项目经理许卫国介绍说,它特别适用于孤岛等缺水、缺电地区,可有效解决海岛、沙漠等偏远地区的能源和淡水供应问题。“在全球能源及淡水资源双紧缺的情况下,这种技术集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该项目现在每天进水量为2.4万吨,可出产5000吨饮用水,”江苏丰海新能源淡化海水发展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工作人员李泽波告诉记者。未来,由海水开发制成的碱性离子水、运动水、母婴水、化妆水等不同的功能水也将陆续投放市场;通过“吃干榨净”的办法,浓盐水综合利用正“风生水起”。

  风能淡化海水,盐碱地里还能长出新鲜蔬菜。在大丰盐土大地现代农业科技园的设施大棚内,水果黄瓜、拇指西瓜、五彩番茄等农作物长势喜人。更神奇的,则是海水直接浇灌的耐盐蔬菜。“这是海英菜,这是红菾菜。这个像不像芦笋?它的俗称就叫海芦笋,是目前海水蔬菜家族里的‘当家花旦’。”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记者摘下一小段绿油油的海芦笋,舔一下断口处——真的是咸的。基地生产的耐盐蔬菜主要供星级宾馆、大型超市等,更为广大农户在滩涂盐碱地种植耐盐蔬菜提供了全新技术支撑。

  喝海水,吃耐盐菜,这只是大丰沿海开发的一个缩影。

  产业依海而生

  大丰由海而生、依海而立、因海而兴。在连接大丰城区至大丰港的通港大道旁,“接轨上海,开发沿海”的标语牌格外显眼;通港大道两侧,则分布着十多个不同主题的产业园,全力打造沿海开发的“升级版”。

  这不,海洋生物产业正在大丰“生根发芽”。曾经的一片盐碱地上,占地10平方公里的盐城海洋生态产业园区如今已初具规模。园区招商局副局长郁峰介绍说,随着全球最大的海藻制品企业青岛明月集团落户大丰,2010年8月开始建设的盐城海洋生态产业园区正实现对黑藻、绿藻、红藻、褐藻四大藻类的产业开发和利用,预计2016年产值可达百亿元。

  大海还能带来些什么?在江苏海洋产业研究院的展示大厅中,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海洋产品,从干扰素、生物疫苗到小球藻、藻蓝蛋白,从螺旋藻、海苔到耐盐蔬菜、果蔬脆皮……即便是用于固定滩涂的大米草,经科研攻关可制成蛋盒、果托、墙面等各种天然制品,市场前景广阔。“海洋产业开发是个宝,”江苏海洋产业研究院负责人介绍说,研究院汇聚了全国各大院校在海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沿海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争当沿海开发的主力军。”(下转A20版)  (上接A19版)

  “三港”联动发展

  大丰毗邻黄海,江苏中部沿海特殊的淤涨型海岸使得建港资源匮乏,历史上是我国沿海三个港口空白带之一。上世纪80年代,国内许多建港专家经过调研惊喜地发现,大丰港外海辐射状沙洲中有一与海岸线平行的潮汐大通道——西洋深槽。该深槽水深稳定,不淤不冻,-15米深水线宽3-4公里,长55公里,与外海深水贯通,5万吨级船舶可全天候近处,为江苏沿海难得的天然港址。

  八年论证、八年建设,2005年,大丰第一个建在海洋中的港口终于开港,而今的大丰港已然气势恢宏。日前,记者来到大丰港三期码头,遥望海天交际处,3艘来自俄罗斯的万吨货轮正待命靠泊。“大丰港目前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6个,实现年货物吞吐量3000万吨,” 大丰海港港口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褚卫东介绍说,记者所在的大丰港三期集装箱和粮食专用码头、三期通用码头于今年4月刚投入试运营,二期码头扩建工程也已开工建设。到2015年,大丰港的生产性泊位将达38个,年货物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今年1至4月,大丰港实现货物吞吐量1588万吨,同比增长136.7%。

  港口吞吐量提升的同时,集疏运体系日趋完善。大丰港相继开通了至韩国、日本、俄罗斯以及通过上海港、宁波港中转欧美等多条国际航线,与我国台湾基隆港实现直航。

  港口日新月异。大丰人无法辜负大自然的美意,一个更加成熟的“蓝海计划”正在实施:港口、港区、港城“三港”联动。“大丰港是一个特色产业港,港口支撑着大丰16个产业园区的发展。”褚卫东介绍说,16个产业园区60%的货物是从大丰港进出,港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力地推动了包括木材、重型装备、特钢新材料、风力发电等在内的产业发展,临港海洋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冶金制造、石化新材料4个产业集群正加快转型升级,目标建设超百亿元的特色园区。

  与此同时,围绕“宜业、宜居、宜游”的目标,大丰正加快海港新城建设,打造城市副中心。“港城开发现在最需要聚集人气,”大丰方面有关人士介绍说,目前8万平方公里的港城启动区已全面展开,职教中心新校区、南阳中学新校区、大丰港试验幼儿园等投入使用,国际商务大厦、港务大厦、物联大厦等地标建筑竣工,汽车枢纽工程建成,银行、通信、酒店、餐饮、商贸企业也纷纷入驻港城,一批房地产项目对外销售,蓝色旅游异军突起……随着港城工程布局的逐步完善,未来的海港新城将是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

  海涛拍岸,鸟儿鸣叫,麋鹿撒欢……一片滩涂湿地之中,一座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化生态港城正快速崛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2014上海影视双节·特别报道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03天
   第A19版:长三角
   第A20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1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专版
   第B08版:读者俱乐部
本期导读
靠海吃海 风生水起
台商产业转型升级峰会南通举行
收集梦想
江苏首推交通信用管理
广告
新民晚报长三角A19靠海吃海 风生水起 2014-06-09 2 2014年06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