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苏州,你可以“定制”一条航线、乘船前往太湖某个岛屿采摘水果;也可以通过提前预约的方式,在拙政园、网师园、虎丘等园林进行私密式的体验之旅;热爱传统工艺的你还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订制一条苏州文化旅游路线,与某位工艺大师深度沟通……目前,苏城不同领域的多个景点相继推出个性化旅游产品,苏州正在经历由“休闲度假游”向“私人定制游”的悄然升级。
“定制”一条水上路线
刘女士有一个9岁的女儿,小长假期间,女儿提出想去东山采摘枇杷。想到节假日通往东山的交通会很拥堵,却又不愿扫了女儿的兴致,权衡之下,刘女士选择了太旅集团新推出的水上路线。6月2日一早,她开车带女儿直接前往东山游客中心,接着乘坐游船从水路到达沙滩山码头,上岸后,已经有一辆电动观光车在码头等候她们,前往预约好的采摘基地。“东山去过很多次,但这是第一次水路前往,女儿非常兴奋。整个行程对接得非常好,几乎没有耗费一分钟在等待。”旅游过程中还有一点让刘女士印象深刻:“当天风比较大,海事部门还专门为我们的游船护航,看得出组织者非常注重安全。”
出行前,刘女士的计划曾遭到一些朋友的不解:自己开车去东山多省钱,为何要多花钱去租游船?然而,小长假结束后,朋友们纷纷称赞她的决定很“英明”。端午小长假第一天,就有近6万辆私家车涌入景区。“定制”一条水上路线,用“空间”换取更多与家人游玩的时间,并且游玩品质更高,虽然花费略多,在刘女士看来却很值。
积极错位旅游资源
似乎就是从去年的一部电影开始,“私人定制”这个词语开始在旅游领域越发频繁地出现。苏州科技学院教授、苏州市专家咨询团副团长陈来生说,“私人定制”旅游产品的实质,其实就是利用时间、空间、价格杠杆等因素,实现资源的积极错位。虽说都是“定制”,形式却各有不同:拙政园、网师园、虎丘等园林在用“时间”换“空间”,将每天开园前的一段时间留给预约客人,让少部分游客在这段时间内游园;吴中太湖的水上路线则反过来用“空间”换“时间”,在大部分人堵在陆路上时,为少数人开通水路、节约了时间;“苏作文化”之旅则更专注于旅游的深度。
大众化永远是主流
“私人定制”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部分有更高要求的游客在个性化游览方面的需求,说到底是一种小众化的旅游方式,但从我们目前旅游市场来看,大众化永远是主流,这是一个大众旅游时代。因此,“私人定制”不一定仅仅局限于那些热门景点,而是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冷门景点进行开发营销,通过各种资源的有效组合,把客人合理分流,“既能缓解热门景点的压力,又可以让冷门景点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陈来生建议,拙政园等著名园林推出的私密式体验很有意义,为游客深度游园提供了可能,但每天几十个名额,对于上万游客来说,供应量依然不足:“苏州其实还有很多中小园林,虽然规模不大,但很精致。可以通过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改变这种景点冷热不均的状况。”
周伟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