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喝粥。
1987年高考结束的盛暑,是我18岁生日。父亲说,你尽管邀请一拨同学前来贺生,我负责给你操办一桌生日宴。那日,父亲熬了一大锅黑米粥,买了我最爱吃的耀华餐厅西点三绝:果酱酥、蝴蝶酥、奶油包。我们五六个同学围着桌子海吃一番,谈天说地,兴高采烈,竟忘了邀请家人一同分享。吃完后,我们还到锦江大桥合影留念。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就会回忆起父亲为我们熬制的黑米粥,以及家人都舍不得吃的西点。多么香浓的生日宴!多么珍贵的18岁!
在家里,到了夏天大豆上市时节,母亲常做豆浆粥,到了秋天花生上市季节,母亲会做花生粥。因为大豆和花生的醇厚,所熬制的粥自然也甘美香浓。单说母亲煮的白米粥也分外诱人。盛夏的晚餐,喝粥最解暑。母亲常用本地产的黑砂陶熬一锅白米粥,油炸一盘花生米,撒点毛盐和花椒面,再炒个烂肉泡豇豆、凉拌大头菜丝,就是我们最爱的夏季晚餐。因为用黑砂陶熬制,所以白米粥有一股浓浓的木炭香。佐白米粥的佳肴不胜枚举,简单、实惠,荤素皆宜。除去我最爱的豆腐乳外,盘飨市的卤猪耳、卤猪肚、卤猪尾在我看来就是荤菜绝配,淡淡的米香更能衬托出老卤的甘美芳香。
人们常说粥很养人。每当我发烧感冒生病,不能食油腻,母亲就会为我熬一锅白米粥,用碗盛好,倒一勺酱油搅匀,亲自端到我面前。几大口吞下去,美味又营养,两三天后病去如抽丝,慢慢康复了。如今,自小吃着母亲做饭长大的侄女远赴美洲留学,独自在外,免不了伤风感冒。回家谈及留学生活:一次发烧感冒几日,自己熬了一锅白粥,喝了即睡,睡醒了即喝,这样养了一周,病自然就好了。想象着这样的情景,既心疼又感念,白米粥果真养人啊!
广东人最爱喝粥。前几年成都流行喝广式粥,大大小小的粥铺遍布大街小巷,其中最受成都人喜爱的是皮蛋瘦肉粥。大概因为制作简易,技术难度低,易于操作,这些粥铺纷纷倒闭,仅作为一种菜品保存在一些小饭馆里。如,位于新华公园后门的“烟袋巷八宝粥”。因为离单位近,物美价廉,我常常前去品尝。那里的八宝粥用的是糯米,极稠极浓,另加有百合、枸杞、莲子,营养丰富。小店仅靠这一品种就支撑经营二十余年。
我喝过最高档的粥当数海鲜粥。三年前过三八节,单位部门召集女员工到红高粱海鲜酒楼一聚。吃了虾、蟹、鲍鱼、蛤蜊等海鲜林林总总,最让大家拍手称快的是最后上桌的海鲜粥。那粥极软极鲜极美,大米完全融化在汤里,没有一点骨力。大家在撑腹之时又叫了一大盆,然后消灭殆尽。这是一次极爽的喝粥体验,那粥熬到了极致。
在成都,喝粥的日子都是些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