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洁白而清丽,体态丰满而多籽;藤蔓纤细攀附而上,枝叶青翠临风摇曳”。这是一位诗人对葫芦的写意。
在儿时记忆里,葫芦给我的初感觉是用来做舀水的瓢。乡下人家都有一口大水缸,上面浮着用葫芦做成的水瓢,把成熟晒干了的葫芦刀劈两半,就变成两只天然水瓢了。葫芦瓢长年漂浮在水里,时间越长越结实。新鲜葫芦皮色嫩绿,果肉洁白,可炒可烩。葫芦烧汤,清香淡爽,其味鲜美;葫芦烧肉,嫩香软滑,其味醇厚。葫芦要在幼嫩时食用,老熟便失去食用价值。
葫芦既为食,又为器,做容器装东西隔绝性好。在老葫芦顶上方切开一道口子,掏空内瓤晒干后,放进所需保存东西再严实盖上,挂在屋檐下,或是屋内一角,东西不会霉变。
葫芦与民俗艺术、神话传说等也十分密切,济公和尚不管走到哪,身腰间总是系着一个宝物,葫芦做的酒壶;传说八仙所持之物为“暗八仙”,铁拐李持葫芦,于是葫芦跻于“暗八仙”,亦称“八宝”;动画片《葫芦娃》,更是将葫芦神化美化,让许多孩子们从小对葫芦有着深刻印象。聪慧的傣族人把葫芦做成葫芦丝,以葫芦为音箱,葫芦嘴做吹口,吹奏出的音色低沉浑厚,古朴典雅,柔耳优美,是中华民族乐器之宝。
葫芦还是镇邪物,过去许多农家喜欢将葫芦雕上财人菩萨或钟馗,挂在家门口用来招财进宝、驱瘟避邪;葫芦音谐“福禄”,自古至今,民间一直视个宝。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葫芦以其独特深厚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作为一款凉爽美味和消暑菜肴,一种吉祥物和神话道具,流传至今,备受人们喜爱。
夏季,是葫芦幼嫩季节,也是吃葫芦的时节,煮上一钵葫芦汤,或是清炒一盘葫芦丝,在清丝丝的馨香中,许能味觉出宝葫芦的一丝“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