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以近来成为“新闻人物”的一个“贼骨头”作为原型,创作一部反腐肃贪的小说或影视剧,一定大有看点。这个专偷官员的女贼撬开一扇又一扇政府机关办公室的门,每每大有斩获。她从堆积如山的“贡品”中拣拾香烟、购物卡、冬虫夏草以及成堆码放的人民币占为己有,并拍照留作证据,以备日后被抓时“检举立功”。她瞅准遭窃的贪官不敢轻易报案的心态,大肆作案,并自称“我只偷官员,他们一样是偷,这样良心过得去”。
唉,真不知该如何评说如此奇葩“贼骨头”,简直可谓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反腐”了!不过,她所偷窥到的某些官员明里暗里收受的财物,多少撩起贪腐黑幕的一角,而她的话似乎也很难辩驳吧,贪官污吏不就是盗取民脂民膏的职业蟊贼?
诚然,不可能指望窃贼为反腐“立功”,事实上,她蓄谋“将功赎罪”的“证据”,尚未派什么用场就“作废”了,有的遭窃贪官已东窗事发被擒,可见眼下反贪力度之大。而且颇有戏剧性的是,据这个“反腐女贼”称,2013年以来,官员们的办公室里,礼品明显少了起来,“感觉就像事前被清理过一样”,而她的“同行”也说这一年“清淡得很”。个中原因,“贼骨头”们也明白,这归因于“八项规定”“反四风”。然而,他们也成为反腐肃贪的一个“见证人”,说起来也真令人酸楚苦涩、啼笑皆非!
这些年,窃贼“揪”出贪官的新闻早已无“新”可言,真需要创作文艺作品的话,尽可将这些散落各处的“官场现形记”碎片收罗集纳起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番。殊不知,大洋彼岸也有堪称异曲同工的故事。前不久,美国洛杉矶近郊一个蓝领工人聚居的普通小城贝尔市判了一件贪腐案,前市长里佐被法院判处12年徒刑,一名助理执政官被判处11年监禁,其他涉贪人员也面临牢狱之灾。而这一切源于4年前的一次“意外”,50多岁的拾荒女艾丽丝在清理从贝尔市政府回收的废纸时,发现一份贝尔市官员的工资单,上面的数字让她惊呆了:市长里佐的年薪竟高达78.8万美元,相当于美国总统年薪的近两倍;警察局长的年薪达46万美元,比洛杉矶市警察局长还多15万。这个“拾荒大妈”知道,当地属“贫困户”,人均收入仅全美水平的一半,17%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大多数居民蜗居在简陋的平房中,官员的收入简直是天文数字!于是她愤然走上街头,通过演讲揭露官员的离奇高薪,引起《洛杉矶时报》关注。该报组织了20人的采访小组展开调查,果然发现一个群蛀大案,导致司法介入,遂使这个只有4万人口的小城引发全美关注。人们反思,美国城市一般规模不大,政府预算不多,何以贪腐空间还如此之大?尤其可怕的是,惊天大案是“拾荒大妈”偶然间发现并揭露的,若无这位艾丽丝,硕鼠们兴许仍乐滋滋地逍遥享受呢!
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地方,这着实都是可怕的事。可怕之处就在于,为什么贪官的丑恶能有本事长期地隐介藏形,无人知晓,以致在偶尔间才侥幸地被发现?难道真没有一点儿蛛丝马迹,没有任何“探照灯”“监视器”可让他们无处遁形?
“廉洁指数”名列前茅的瑞典,法律和制度赋予公众对官员实行“阳光监督”的权利。人民日报曾报道,1995年10月,时任瑞典副首相萨林用公务信用卡购买了几盒巧克力,恰恰被一个记者发现,并一直追查到银行,调出萨林的全部刷卡消费记录,有根有据地指责萨林“挪用公款”,迫使这位前程看好的年轻副首相引咎辞职。2006年,瑞典首相新提名的几位大臣,因先后被邻居、家电销售商、记者等举报有偷漏雇主税、不缴纳电视费等行为,而先后递交辞呈。照晒着这样的“阳光”,官员哪里还有机会、有胆量收受烟、酒、卡、钱之类的不义之财,且堆放在办公室里,以致成了“三只手”的“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