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锅菜·大锅菜
袁念琪
  袁念琪

  我吃过两年大锅菜,那是上山下乡在农场。烧大锅菜的很威武,站大锅前上下翻铲。一般都是两锅并列,往往是同时开炒。灶头上的吊灯明晃晃的,白天也亮着。手里的锅铲与工兵锹相似,但柄要比工兵锹长。这炒菜的,也叫“上灶师傅”。

  有上灶必有下灶。在灶台后听“上灶师傅”口令调控火头旺弱,加煤还是撤柴;包括开关鼓风机和炉门的叫“下灶师傅”。站的位置在灶头大锅之下,要低五六个台阶。一般“上灶师傅”是男的,这活需要力气;而“下灶师傅”是女的,工作轻松点。

  烧同样一个菜,小锅与大锅烧出来的味道不一样。基本规律为:素菜是小锅炒的好,荤菜是大锅烧的妙。原因不难找,关键就在一个数量上。

  就说素菜里最普通的炒青菜,小锅出来的就比大锅好吃。炒素菜讲究旺火快速翻炒,以保持营养最大化又能获最佳口感,小锅因量少便于煸炒,受热均匀,增一分则老减一分则生。而大锅因量大就显逊色,因为受热不等,翻炒时间长,火候较难掌握等。到烧荤菜则相反,起决定因素还是一个量。同样做红烧肉,大锅烧10斤与小锅烧1斤相比,大锅的味道就胜一筹,到底是肉多味浓。食堂里的肉就是比家里烧的好吃,鱼也是如此。

  一位在家烧小锅在外烧大锅的资深厨师说,不要看不起烧大锅菜的。他认为要烧好大锅菜,起码要五年以上。并且是能烧大锅的一定会烧小锅,而会烧小锅的不一定能烧大锅。

  大锅菜要烧得好,的确比小锅难。不仅花的力气比烧小锅多,同时又要靠经验吃老本。烧小锅的一些技术用不上,你一手举不起几十斤重的大锅来翻、颠、抖。

  烧小锅菜的出名多,评为不同等级的厨师。在店里吃饭,上的菜就是没名姓,也有张写有号码代表某厨师的小纸片。烧大锅菜就没这风光了,往往是炒青菜炒黄芽菜烂糊肉丝红烧肉等大路菜,没个人烙印。但烧大锅菜的心平气静,只要大家吃得开心。有一年我拍上海女排,她们吃的大锅菜,只只都有厨师的编号。这不是为名,而是一份责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特别报道
   第A05版: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特别报道
   第A06版: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特别报道
   第A07版: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特别报道
   第A08版: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特别报道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南京青奥会特别报道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申城社区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新民法谭
   第A31版:新民法谭
   第A32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之窗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海归心声/城里城外
   第B06版:金融天地/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房产在线
   第B08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证券服务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12版:股市大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
   第B14版:家装之窗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贼骨头”反腐?
欧狄奥咖啡馆
小锅菜·大锅菜
陋巷
英雄惺惺相惜
新民晚报夜光杯A27小锅菜·大锅菜 2014-08-22 2 2014年08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