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伦理,家风也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今年起,市文明办、市妇联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奉贤区的“贤文化”为典型,在全市开展“家训家风”宣传教育活动,市民反响热烈。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弟子言偃来到奉贤传播儒学,被尊称为“贤人”,“贤文化”应运而生。我们刊载一组“贤城家风传”,以唤起家风记忆,传承家风文化。编者
李伯才,黝黑的脸庞,架黑框眼镜。从镇长干到区农委主任,每年的四个节日,他都要花几万元钱买精美的食品与日用品给自己生产队里的30多位老人。13年以来,农委主任的“温暖工程”从未停止。妻子、儿子,全家人都是李伯才乐善好施的支持者。李伯才口才出众,“农大教授”每年去各处讲课的上万元报酬也全部捐给公益事业。
爱国爱民,李氏家族的祖训,始终激励着李伯才的工作与人生。先辈第十三世祖李待问的感人故事,是李伯才铭记并且常跟李氏后代们叙说的。369年前,李待问是管辖8个县的松江知府。清军大举入关,城门濒临失守。李待问挺身而出与清军谈判。“不伤百姓命,情愿亡自身。”这是李待问的条件。百姓的性命终于保住了,李待问被清军活活勒死。李待问的石像一直安放在庄行镇的李家城隍庙内。而李待问被处死的日子:农历七月十四,每年当地人都要举行祭拜仪式。“李家的后代一定要像祖先那样多为百姓做好事。”李伯才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做区农委主任,农民的父母官,就是要让农民富裕起来。李伯才觉得不像工业有品牌便可走入市场,农民吃亏就吃在没有品牌意识。他让本来声誉良好的青村的黄桃、庄行的蜜梨更上一层楼:提升精品概念,注重产品包装。奉贤养殖的对虾,渐渐以“南美白对虾”之名饮誉整个上海滩。那几年,农民的收入提高了30%。“非典”期间,海南岛的虾苗因飞机停运而无法运送过来,贻误时机,农民们将会损失3个亿,连付租金也有问题!急性子的李伯才怎能安睡?他果断采取包机的方式,15架次,抢运虾苗11.7亿尾。这胜利的一役使农民们增收了一亿多元。300万元的航行费用,李伯才竭尽全力与区财政、市财政多次沟通。最后还有100万元,李伯才找来当地的企业家买单:“想想看,搞农业加工,你们赚了农民多少钱!”
这位农民的代言人,最幸福的时刻,是与赵本山同一批获得“全国十大年度三农新闻人物”奖的荣誉。去北京参加颁奖典礼,还去人民大会堂做主题发言。李伯才在成为三农新闻人物之外,同时还获得单项大奖创新奖。他精心构建了82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出了全国最大的农村经济人队伍,争取了全国第一张“农民经济人”的执照。他的获奖评语是:“中国没有航空母舰,他却打造了一艘农业组织化建设的‘航空母舰’。是超越梦想的大智大勇,更是他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信念——为农民服务好。”
在和平年代,用行动为一方建立功勋的男性,我以为那就是一种英雄主义了。从李待问到李伯才,英雄总是惺惺相惜。英雄血脉也必有传承。
十日谈
贤城家风传
明日刊登一篇《清源河畔谱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