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1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作到底值钱吗
(美)董鼎山
  (美)董鼎山

  妻子在一个被我疏忽已久的书架里挑出一本红黄色精装封面的书,问我:“还记得这本书吗?”其实我早忘了。书名是“Wushu!The Chinese Way to Family Health & Fitness”。这是我第一本中译英的书,出版社是美国著名的Simon and Schuster。看到这本30余年前出的书,我不禁想到去世已多年的知友弗兰克·泰勒。

  上世纪70年代正是当时美国所谓“中国热”的时代。尼克松总统访华后,美国社会对多年神秘自守的中国十分好奇,甚至李小龙在香港拍摄的功夫影片也在美国吃香。出版家兼电影制片人泰勒看到我于1979年3月在《纽约时报》专论版发表的一篇离国31年后初次回国探亲的印象记,与我取得联系,说他也曾于二次大战后在上海逗留过。我们见面后,他说正在与一英国出版商联系,想与美国出版商联合出版一本介绍中国武术的书,并请英国芭蕾舞星玛哥·芳婷(Margot Fonteyn)作序。他已采集材料,要我翻译。我经不起他的重金诱惑,就同意翻译那本并非文学性的书。

  我的一篇“天下真小”的文章就是那时在《人民日报》发表(后来当作三联书店新书代序),记述朋友之间的巧遇。在泰勒纽约公寓一个宴会中,我遇见了《纽约时报》记者沙列文与他的夫人玛丽,恰好他们准备去上海采访,探问他们曾于战后相识的老友冯亦代。当时,另一客人是《西行漫记》作者斯诺夫人洛伊斯·惠勒。她刚出版了《我热爱中国》,译者是黄乐山。就这样我们共同呼出一声“天下真小!”除了洛伊斯之外,我当时的朋友们都已去世,我自己亦已90高龄。

  泰勒乃是我的知友,我们此后经常相聚(他如我一样地爱上中国餐馆),谈论大战胜利后的上海,以及他与宋庆龄的友情。他知道宋庆龄喜爱一种特殊的美国饼干,常常请我托人带去。他对40年代上海的思念,也和我一样。我是一个影迷,某次在他寓所见到一张他与影星玛莲玲·梦露和克拉克·盖博在摄影场的合影,惊喜不已,不想他竟是盖博与梦露联合主演的《THE MISFITS》的制片人。编剧是梦露当时丈夫亚瑟·密勒。导演我忘了,可能是约翰·休斯顿。

  我写出这些记忆点滴,是因为突然间感到自己时间不多,朋友们都已一一去世。新的时代另有新人出现,无论是电影明星、作家、出版商、制片人。我还记得最后一次与泰勒的会面约是10年前,他自佛罗里达州西钥岛的退休地来纽约,打电话给我,约我去附近一家中国餐馆用午餐,他只点了一份经济午餐,一碟左宗鸡,一碗白饭与酸辣汤。食后拍拍肚皮,就觉满足。我陪他行路一段去搭巴士,我问他的健康状况。当时他已将近90(他比我大6岁),一手扶着我,一手指指他的脑袋说,“我走路可以,就是有些头晕。”不久我就收到讣闻通吿。

  我对这位知友不解的是,他在生活后期成为同性恋者。我们都知西钥岛是著名同性恋者集居地。他育有3个儿子,我不了解他后来的性取向变化。在我与他相识期间,他已离婚,与一位男伴同居,3个儿子都在文艺界与商界很有出息。

  至于我译的那本功夫书,由于当时同样的中国新书充斥市场,没有畅销,显然也没有替泰勒与书局赚钱。不过我去BARNES &NOBLE书局闲逛时倒是看到那本红黄书被放在显著位置,有人翻阅。我赚了一笔丰厚翻译费。今日不禁回想,多年来我在国内出书20余种,没有什么金钱大收获。中国出版商忽视作者,正如50年前的上海一样,出版商与作者订了“合同”,只是形式,迟迟不会付版税。我个人并不急用,只是我已年过九旬,惟恐来不及看到自己的心血酬报,也对不起老伴。不免生出疑问,一生写作生涯吿终,我的东西到底值钱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圈
   第A10版:文娱圈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城区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连载
甲午感事二章
他这一生,一气呵成
写作到底值钱吗
海浪美如花
洗洗就睡
兴趣的力量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写作到底值钱吗 2015-01-03 2 2015年01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