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行透中国·精彩故事~~~——枫林街道与区域单位共治拓基层治理新路
行透中国·精彩故事~~~——枫林街道与区域单位共治拓基层治理新路
     
2015年01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透中国·精彩故事
大院大所成功融入社区“朋友圈”
——枫林街道与区域单位共治拓基层治理新路
袁玮
  专家点评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卢汉龙说,基层治理创新是社会转型期的重点和难点,社区是基础和关键。大都市的社区治理唯有构建社区共治的合理框架,才能提升社区治理软实力。大都市的社区治理既不能依靠政府的作用,也不能完全推卸居民、社区组织等主体,而必须寻找政府、居民、社区社会组织的共同支持,进而形成合力。枫林街道正是从形成社区共治的基本格局出发,不断拓展治理资源,形成治理合力,提升治理水平。枫林街道以社区共治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小街道”成功撬起了“大单位”,彰显了社区共治推动区域发展、共商解决问题、增进群众福祉的工作实效。

  社区共治和基层社会治理,要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在社会转型期,党的建设对基层治理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枫林街道在探索治理创新的过程中,牢牢抓住了基层党建这一核心和关键。

  创新实践案例

  2014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上海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的路国华到徐汇区枫林街道汇园居委会“上班”了。这几天正是徐汇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最后“冲刺”阶段,作为兼职的居民区副书记,路国华上午和居委会的同事们一起到小区巡视,还要接待居民。每周的两个半天,路国华就要这样将工作“模式”从研究院“切换”到居委会,从“高大上”的研究课题下沉到琐碎细致的“阿姨妈妈”。10月以来,像路国华这样从枫林街道的社区单位到街道居民区挂职的年轻干部有10位。这是2005年枫林街道和区域单位构建区域化大党建后的又一个“升级版”。

  社区人口多、老旧小区多、大院大所多,15家研究所、2家高校、5个三级甲等医院“扎堆”在枫林社区这个2.69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曾经,社区居民与比邻的这些大院大所大企业,只是“陌生的老邻居”。区域化大党建逐渐改变了一切。

  按说,枫林街道只是一个处级单位,而社区内中山医院、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等,不是在上海乃至全国都赫赫有名的局级单位,就是央企。大院大所以往的心态大多是:“行政上没有隶属关系,业务上互无往来,为什么要和社区接近?”

  “停车库事件”,改变了社区单位老观念

  是什么样的吸引力,让这些“高大上”的“大单位”和基层街道、社区成为了“朋友圈”?几年前上海建科院造立体停车库事件,彻底改变了院领导的老观念。当时建科院为了解决停车难问题,决定加盖一座5层的立体停车库。没想到,因工程涉及噪声和汽车尾气污染问题,周边居民反应强烈。枫林街道党组织发现问题后主动做“老娘舅”,上门帮助建科院与居民沟通。街道的态度并不是双方“摆摆平”:既不能牺牲社区居民利益来满足区域单位,更不能靠行政命令,“街道要找到双方的利益‘交集点’。”双方协商后,建科院定期抽调人员到居民家中,为他们讲解建筑材料和装潢装饰知识,同时发动党员资助社区困难居民。建科院释放的善意增进了和居民的了解和沟通,居民也理解了对方的难处。终于,车库工程顺利开工。

  “与社区居民相邻而处的社区单位,有时一举一动难免会影响到周边,这些小问题不可小觑。社区依托‘区域化大党建’平台,打破了党组织隶属的藩篱,形成党建合力。我们社区要为区域单位当好‘服务官’,让社区老百姓和驻区单位双赢。”枫林街道党工委书记黄立波说。

  建科院“停车库事件”的辐射影响是,社区单位意识到围墙内的大单位也离不开社区的理解和支持。2005年,街道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把区域内隶属不同系统松散的党组织全部“网起来”,将社区单位统一纳入到社区治理的大格局中。2006年,枫林街道探索“区域化大党建”,邀请部分区域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党工委“兼职委员”,先后有5家社区单位负责人兼职,其中9位局级干部“高职低配”。这样,“高高在上”的大院大所大企业成了与居民亲近、彼此借力的“熟人”,共同享受“共生”的便利。去年2月,基层党建构架又有了“升级版”,区域党建促进会枫林分会成立,成员单位从原先41家增至71家,兼职委员也扩大到8位。区域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决策和议事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区域单位有需求,社区志愿者来帮忙

  需求决定服务内容。肿瘤医院长期以来面临病人挂号难、排队时间长的问题,街道党组织组成志愿者队伍,与肿瘤医院合作建立志愿者基地。志愿者们走进医院,为病人导医,“把医生来不及讲的话”告诉病人,同时跟踪了解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并作为第三方对医院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有时候碰到问题,院方解释病人听不进去,但换了志愿者,病人就会平和些。”志愿者队伍在医院与患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紧张的医患关系也得以缓解。

  每月15日,枫林社区的多功能活动室总会有一场白领交友活动———“枫林佳缘—青年之家”,男女青年游戏互动,一旁心理医生风趣点评和个性化疏导,就像场生活版的“相约星期六”。这是区域党建促进会枫林分会根据区域单位的实际需求举办的交友活动,这些单位年轻人多,但社交圈窄、工作忙,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比较突出。高校和科研院所通常是男生唱主角,而医院等单位又是女生们的天地。于是,社区青年人的人生大事被摆上党建的议事日程。如今这一平台声名远播,宝钢、张江高科园区、上汽集团等单位慕名而来。不少年轻人说,我们在这个“小社区”中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和睦。

  区域单位领“服务菜单”,反哺社区

  枫林社区党工委每年发布党建共建菜单,驻区单位根据各自资源优势认领项目,反哺社会。目前已有超过100多家区域单位参与项目合作。

  肿瘤医院医护人员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到周边小区为居民免费进行一般体检和医疗咨询服务,还派出肿瘤专家为社区居民讲解肿瘤预防知识。科普,则是有机所与社区沟通的方式,他们通过街道向居民小区、学校发邀请,首次对外开放。300多位客人参观了所内的实验室,并和院士、研究员面对面交流,现场出人意料的热闹。

  最近刚刚完成的天龙小区综合改造项目,提供设计规划的就是市建科院。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旧小区经过建科院专家的巧妙设计,环境和设施等都升级换代,不仅房屋整修、绿化重新规划,道路也畅通了,乱停车现场不见了,小区居民们对改造方案满意极了:“不仅环境好了,更安全了,房价也升了不少呢。”        本报记者 袁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圈
   第A10版:文娱圈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城区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连载
2015年10件事,你最期待哪几件?
大院大所成功融入社区“朋友圈”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3大院大所成功融入社区“朋友圈” 2015-01-03 2 2015年01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