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受了父母和家庭氛围的影响,我从小就是个戏迷,尤其爱看做工老生戏。周信芳大师的戏我看得最多了,特别喜欢。
我父亲是武生演员。小时候读书时,他在台上演戏,我就在台底下偷看。为什么说偷看呢?因为父母根本不想让我学戏,希望我能一门心思好好念书。每天晚上虽然都乖乖地做作业温习功课,可一坐下,一拿起笔或是一翻开书,脑子里不是“跑城”的影子,就是舞刀弄枪的场面。于是我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背着父母偷偷跑去剧场看戏。通常是看到尾声,再偷偷溜回家上床装睡。那个时候差不多天天都是这样,老戏都是这么“偷”来的。
七八岁时我就开始尝试模仿大人们的表演了。《徐策跑城》《寇准背》《萧何月下追韩信》等等,我那会模仿最多的就是麒派戏。为了更像,我还拿来洗脸的毛巾做水袖,用红缨枪的缨子做髯口。我的小伙伴们大多是剧团的家属,我们各自学习自己喜欢的角色,而我,当然是学演周大师啦!
我从没见过周大师,但从小就听大师的唱片。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收音机,只有隔壁邻居家有一台无线电。那时的电台经常播放京剧,而只要是放京剧就几乎没有不播周大师唱片的。每每听到周大师的声音,我的耳朵顿时就“竖起来”,有时在快到家的路上远远听到,为了离心中的声音更近一些,便会快步小跑回家。
记得有一天出门,我隐隐约约听到这样的播报:下面请听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演唱的《宋世杰》选段“上写田伦顿首拜”。啊呀,心中一阵狂喜,脚步不由得跟着二黄的板式走到了邻居家门口,驻足静听。听完《宋世杰》又是一段《徐策跑城》,听完了还想继续听麒派,谁知播音员说到:下面请听……那是一段花旦戏,没太大兴趣,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一拍脑袋,咦?出门是干什么来着?赶紧回家。经奶奶一提醒,撒腿就跑出了家门……如果被母亲发现半路听京剧的秘密,免不了挨一顿揍了。
因为痴迷,因为热爱,1959年6月,我考进了湖南黔阳地区洪江京剧团,那时候我读小学二三年级,方航生老师为我开的蒙。在成为了专业演员后,1980年我拜了著名麒派老生赵麟童为师,后又有幸成为著名戏剧导演阿甲的关门弟子。从儿时的麒迷到正宗的麒派门生,1996年,我终于加盟了梦寐以求的上海京剧院——这个从小向往的麒派艺术的发源之地。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从麒派门人成了麒派艺术的传承人,08年的时候我收了两个徒弟,近年又收了三个学生,他们年轻人在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从青涩到成熟,取得了不少成绩。我作为麒门的弟子,义不容辞地要将学到的所有剧目和表演心得传承下去,为麒派艺术、为国粹文化的发扬光大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吧。
十日谈
“麒艺”流芳
为观众而生的麒派,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