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2月31日,是换台历的日子。换上新的台历,会把旧台历再翻上一遍。岁月就这样轻易过去了。而记在旧台历上的片言只语,成了岁月留下的痕迹。
去年1月25日,我在台历上记下“不要做文人,要做文化人”几个字。这是在读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女儿写的回忆文章时,记下的傅先生留给女儿的题词。他告诉女儿,文人往往偏狭,文化人能做到有大视野,这里的关健是要多读书,不要受制于专业局限。此话记有一年了,再看到,我觉得会记忆永久。
2月13日,记有这几个字:“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想不起这是谁的话,可能是哪一位平民成就事业后的生活感悟。朴素而真实,凝聚了他奋斗的甘苦。这样的话,值得时时提醒,使人不懈怠,不自满。
到了6月3日,我记有梁启超给儿子梁思成的嘱语:“书宜杂读,业宜精专。”这8个字,成了梁思成一生的座右铭。梁思成在建筑学上精而又专,成为我国具有世界声誉的建筑大师,这与父亲的教诲有密切关系。自然,这8个字,也可看成梁启超对自己所有孩子的教导,他的每个孩子都学有专工,成就斐然。记下这8个字,是记下了一位大师的成功感悟。
8月中秋前后,有两天记下这样的话。一天写着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记忆母亲的话:“只问耕耘,不求收获。”其母是位教师,40岁去世。此话在他年少时留下的印记,影响了一生。另一天记下了自己的感悟:“有了乡愁,不再为遐想害羞;为乡愁回乡时,却只有黑的河流。”当时,正写着一篇回忆故乡的文章,飘过脑际的语丝,随手写下了。
在一些日子的页面上,还记有一些待友、知友的话。如“左手做好事,别让右手知道”;“有友如地、有友如山、有友如花、有友如秤”。这样的告诫,让我时时得到警示,我把写有这些话的那几页台历,留了下来。
到年尾时,还记有这样的话:“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像这样有关人入世的行为与意义的话,留待来年再细细体悟。于是,我转写到了另一个本子上了。这是旧年给新年留下的任务。
合上旧年台历,新的一年便强行地来到了自己面前。这台历上的点滴,也可看作是留住岁月的一种努力。想起这些话,也许就想起了某一天自己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