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稳健的“超人”李嘉诚,在2015年第9天,宣布将旗下长实、和黄两大公司重组,坊间称为“世纪大重组”。重组动作很大,但归根到底,就是两个目的。
一是清晰架构。因为李氏家族直接持有长实的近半股份,再通过长实持有和黄的近半股份。如今删繁就简,有利于释放价值。而且,两大公司的地产项目和非地产项目,一直融合发展。如今房地产项目利润难再。趁此次重组,将房地产业务打包,既有利于重新上市,又方便转向。
不过,两大公司并行至今几十年,系统行之有效,李氏家族财富猛增。何以其他时候不改,偏偏至今改?我想,“世纪大重组”关键还是第二个目的,即将新公司的注册地,由香港改在开曼群岛。尽管“李超人”一再解释,有“派息便利”说,有“方便生意”说,“未对香港失去信心”说,但客观而言,李嘉诚确实有机会,将大笔资金撤离。
再联想到,前年和去年上半年,李嘉诚撤离大陆楼市,套现了近700亿元。与此同时,他大举进军英国市场。“扫货”之后,李嘉诚如今为英国四分之一人口提供配气,掌控英国30%的电力供应,为超过7%的英国人提供饮用水。舰队街惊叹,李嘉诚已经“买下英国”。
在商言商,“超人”的商业判断,坊间一直佩服者众。在人民币还属国际强势货币、中国经济展望“新常态”之际,李嘉诚的选择,值得思考。
我至少有三个想法。一是在国际业务方面,中国已吃完了肉,进入“啃骨头”阶段。“啃骨头”,需要技巧,需要耐心,更需要时间。二是欧洲资产正被低估,或许会迎来一个中等的“价值爆发期”。三是李嘉诚这次拿走一些传统业务,而把加拿大的能源公司,放到香港,这是他香港主营业务转型的前兆,或许也是未来香港转型的方向。
李嘉诚的“衰年变法”,动作猛烈,效果如何,需要观察。以前一直对的,这次很可能对。当然,以前一直对的,也不代表这次一定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