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中科院院士李小文因病逝世,享年67岁。
这位知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一双布鞋。去年4月,他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做讲座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清瘦的他头发凌乱、衣着朴素、光脚穿布鞋,颠覆了许多人印象中的院士形象。
时隔8个多月,他再次成为微博热门话题。“布鞋院士病逝”的阅读量迅速突破两千万,尽管仍远不及国足、综艺秀和偶像剧。也有不少媒体叫他“扫地僧”,以“世间再无扫地僧”表达哀思和痛惜。
扫地僧是《天龙八部》里的神人,潜伏少林寺多年,无名无姓,武功绝顶。相似的是,李小文学术造诣了得,身怀绝技,为人低调,但他俩最大不同在于,李小文活跃、生动得多。他既潜心钻研,又平易近人,乐于和后辈交流,尤其是在年轻人扎堆的网络世界。
李小文更像黄药师,随性洒脱,受徒弟们尊敬。2008年初,他开通博客,首篇博文便自称“黄老邪”。7年来,共发文1861篇,平均不到两天更新一次——看到酒店招聘要员工喝马桶水的新闻,他说,换做自己会请面试官同喝;汶川地震次日,他说至今出不了一幅图,恨不得钻地洞;针对外滩拥挤踩踏事件,他建议,当晚数万游客是宝贵样本,尽快抽样调查,研究社会心理;他为网友答疑解惑,毫无架子,有本科生请教软件应用问题,他转载后写道:“老邪完全不懂,请内行博友指教。”1月5日,他离世前5天留下了最后一篇博文,感谢网友并“希望指点”。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罗列诸多博客细节,是希望为李老多留存一些值得后人怀念和学习的片段,而不只是“扫地僧”和“布鞋院士”这样弹眼落睛的虚名。教授衣着光鲜或不修边幅,都属于个人风格,不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更不能影响评价学者的标准。现如今的大学,并不缺少独善其身、埋头做学问的“扫地僧”,也许更需要乐于分享、活出真性情的“黄老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