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走在外滩瞭望浦东,高低起伏的摩天大楼就像正在演奏的现代音乐,浦西的万国老建筑群就像凝固的古典音乐,这种现代乐和古典乐隔着黄浦江奏起的乐章,让人赏心悦目。
在外滩,52幢风格各异的银行大楼鳞次栉比地矗立起来,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希腊式等,特别是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隆、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突显那个时代建筑的经典。那种浓郁的异国情调,虽然让人流连忘返,但我们会从教科书上了解到,这其实是一部屈辱的被掠夺历史。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上海主动开放。仅三十多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的大片农田和矮房的黄浦江东岸发生了巨变。引进外资,成就了现代摩天大楼的簇拥矗立,特别是东方明珠,环球大厦,金茂大厦,还有正在完工的中心大厦等标志性建筑,象征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腾飞,上海的飞跃发展。
当我把相机对着浦东的现代建筑楼群时,身后的老建筑依然散发着迷人魅力,因为这些老建筑不但早已回到了上海人民的手里,并且经过修缮焕然一新,烘托着浦东新建筑。这种不同时期,不同开放背景下,建筑的风格对比产生的历史美感,在摄影镜头里表现得尤为壮观。为了突出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浓烈反差在照片上的展现,我在拍摄浦西的西洋老建筑时,尽量避开外滩马路上现代的元素,如:广告,现代雕塑,立交设施,老建筑身后的现代大厦等,为了把拍成的照片表现得更有古旧的历史韵味,我通过photoshop制作,把照片做成黑白影调,并保留画面中一辆大巴车的红色调,使凝固的老建筑和奔驰的红色车辆作一个时间上的隔档,产生一静一动的视觉感受,象征时代的奋进,体验两个不同时代截然不同的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深思,从中彻悟到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是何等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