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逃离“选择”
寇曼璇
  寇曼璇

  去徽州宏村的时候,喜欢上了吃徽菜,但徽菜馆的点菜方法,一开始却很不适应。因为徽菜馆往往没有菜单,门口立着一个冰柜,陈列着食材,老板站在前面记,让你自己去选菜,哪种做法,如何搭配,听凭你说。

  作为一个习惯了超值套餐和大众点评的食客,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是一筹莫展,犹豫许久才能决定。事后回想,除了自己五谷不辨之外,更是由于在工业社会生活得太久,渐渐变成一个只会被动接受某种口味的人的缘故。

  所谓“被动接受某种口味”,即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中所谈到的生产与消费的分裂。工业社会只能提供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的商品,然而人类社会本应有无穷的喜好和可能性,为了消弭这种矛盾,工业社会只能假设所有消费者是“大众”,并用现代传媒来培养出几种可能性,尽可能覆盖这些需求。

  由于批量化的生产不可能为每个人提供量身定做的服饰,人们被迫为自己找一个选择范畴,于是就有身形瘦削的高个子为买小码还是大码而苦恼不已。康师傅方便面成功地创造了84种口味,这在想象力匮乏的现代人看来已经像是一个奇迹,对于他们而言,自己下厨产生的无限种可能已经被这84种口味所取代了。

  今天的知识界一直在问,为什么我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精神世界却越来越匮乏?这些年诞生了不少偶像,仔细端详,却发现他们的“个性”是那么的相似,几乎与“个性”这个词的本身背道而驰。当整个社会都习惯于在几种选择里去比较,我们的文化就有点像超市,你在里面什么都能找到,但什么都不是你真正需要的。

  前几日看到村上春树写的一篇序言,名为《何谓自己——或炸牡蛎的吃法》,文中提到他对小说家的定义,他认为小说家是“多作观察,少下结论的人”。村上说下结论的永远是读者,如果作家越俎代庖代为使用这个权利,那小说必将变得味同嚼蜡。作家抛出假设,读者的任务则是将这些假设依据自身的经验进行重构和调整。村上将这个过程描述为“所谓故事就是风。当有东西摇曳时,风才为人眼辨认。”

  这多像在徽州的小菜馆点菜,你要做的就是扔掉菜单,开始关注自己内心的需要,从这一点开始,逐渐学会从现代社会提供的,几种有限的选择中解脱出来。在这个被数据裹挟的时代,除了跟随潮流直奔热门而去,不妨稍作停留,因为观察和分析的过程,远比选择本身有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日本为何难谢罪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梦启东方
   第A20版:梦启东方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生态上海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10版:科学咖啡馆/新民教育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招生留学/新民教育
逃离“选择”
歌诗为时事而作
老电话号码
点检春风吊柳郎
嵌名联赠评弹人
篆刻
谁懂得武术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逃离“选择” 2015-03-25 2 2015年03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