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歌诗为时事而作
严建平
  严建平

  与徐子芳先生相识,是从读他的作品开始的。他的报告文学《陶铸生命最后43天》,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子芳把创作重心转移到写诗赋词上来了,我不免觉得有点遗憾,我想那是因为他担任了繁重的文化管理工作,没有整块时间去写长篇大作之故吧,多少有点无奈的。

  但不成想这一转型,成就了一个诗人徐子芳。记得1999年2月间,子芳给《夜光杯》寄来了《迎春三咏》,写得极有意味,我至今仍能背诵出其中一首《咏水仙花》:“身生瑶水是仙姿,不媚时风不近泥。妙质多为庸者忌,暗香只顾上人迷。炎炎富贵无常轨,淡淡清贫有雅题。远避嚣尘钟素静,满盆花蕊向阳栖。”从此以后,他每有佳作,总是先想到《夜光杯》,我们也因此成了好朋友。子芳长我10岁,我把他视为老大哥。我一直怀念那时的编者和作者的关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无私合作。

  读子芳的诗,我常常会想起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子芳是很好地遵循了这一古训,他的诗,总是透露出一种历史使命感。譬如他诗集中《沧海风色》这一辑,都是反映时事,为现实而作。这样的题材不好写,难免失之空泛。但子芳的诗大而不空,有事有景有势,寓情寓理寓义,读来让人精神一振而又回味良久。

  子芳创作的题材广而杂:中外古今,纵横万里;宇宙之大,草木之微,皆可纳入诗题。他做到了大而不空,小而不浅。用现在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接地气。这大概和子芳的经历有关,他参过军,当过记者,编过书,了解社会,熟悉读者,所以他的诗绝无书斋式的顾影自怜和无病呻吟。我特别欣赏他的《花月情愫》这一辑,以小见大,知微见著,鲜活动人。

  写诗赋词,抒情言志,要能打动人,还得讲究艺术性。子芳的诗,用典不生僻,通俗不媚俗,遵循格律,又不生硬自缚。子芳给自己的诗集取名《六远集》,谓之:高远,深远,平远,阔远,迷远,幽远。这也反映出他对诗词意境的追求。王国维说,有境界,乃自成高格。子芳是这样追求的,所以取得成功。

  (本文为徐子芳《六远集·诗词》序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日本为何难谢罪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梦启东方
   第A20版:梦启东方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生态上海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10版:科学咖啡馆/新民教育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招生留学/新民教育
逃离“选择”
歌诗为时事而作
老电话号码
点检春风吊柳郎
嵌名联赠评弹人
篆刻
谁懂得武术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歌诗为时事而作 2015-03-25 2 2015年03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