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肉
翁俊安
  文 / 翁俊安

  风肉,是以寒风自然风干而成的一种肉制品。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曰:“杀猪一口,斩成八块,每块炒盐四钱,细细揉擦,使之无微不到。然后高挂有风无日处……”风肉是江南地区传统名味,它介于火腿和腊肉之间的一种腌制肉,可作佳肴也可佐料。江南地形呈南高北低之势,每每寒流袭来,因地理原因,渐形成一种低压槽,与阳光糅合成冬霖冷风,所以江南冬天,大多数的日子,浸润在寒风日丽里,这种特殊的地理气候,让聪慧的江南人生想出诸多香醇味道,风肉乃其中一品。

  风肉有南北之分,此南其北乃限江南地域。南通等地,喜用猪前腿,故称北风肉;金华地区,多用猪后腿,所以叫南风肉。《中华饮食录》中所曰“南腿”,也就是金华火腿。无论南风肉或北风肉,都离不开风肉香润爽口之本味。风肉制作程序多道,猪肉先用少量炒盐抹擦,入缸,次日,再从缸中拿出,沥净血渍水分,然后再上大盐入缸,三日翻缸,一周后将肉取出冲洗表面盐分,置于干燥通风处晾挂风干。

  “兰江两岸三寸雪,风过悬肉胜梅香!”这是文学家曹聚仁在回故里时曾写下的赞美风肉的诗句。元末时期,朱元璋率军攻打婺州,在当地品尝到了风肉美味,久久难忘;建朝后,将风肉封为贡品,年年进贡;他的第八代孙朱厚照在游历兰溪时更是写下了“兰荫深处,风肉飘香”御题。宋代抗金名将宗泽、元代名儒柳贯、清李渔等与风肉都有着不解之缘。

  浙江金华兰溪,是南风肉的产地,兰溪地理位置特殊,冬季寒风从北方吹来,被龙门山脉阻挡,其中一部分经冠山流入兰溪转轮岩地区,又受金华北山所阻,在墩头盆地回旋,形成旋气流,风干湿润恰到好处,最适合风肉制作。因其肉肌细嫩,清香芬芳,爽口不腻,被列为兰溪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南通如皋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了冬季低温少雨、风寒略弱,由于距海较近,海洋风调节较明显,也是制作风肉的理想地域。由于制作程序繁琐,要经过腌、洗、泡、晒、凉、风干等多道工序,加上成本略高,做的人越来越少。目前市场上多以南风肉为主,北风肉少见。

  风肉,在江南地区不仅仅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食材,而是一种食文化的载体,一种时间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巧妙糅合,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承载,比它的美味更值得品嚼。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日本为何难谢罪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上海花城
   第A26版: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上海花城
   第A27版:上海花城/辰山植物园
   第A28版:上海植物园·2015上海(国际)花展/上海花城
   第A29版:上海植物园·2015上海(国际)花展/上海花城
   第A30版:共青森林公园/上海花城
   第A31版:上海花城/古猗园
   第A32版:上海动物园/上海花城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商界/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广告
品味“五道黑”
舌尖上的春意
盐渍樱花
风肉
西林寺的天厨妙供
新民晚报美食物语/好吃周刊B10风肉 2015-04-02 2 2015年04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