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清明时节,今起刊登一组文化人物的怀念文章。我们纪念的不仅是他们留给后人的记忆,还有他们的风范与精神。
我与著名作家冰心的交往,缘于一次通信。
在读者心中,冰心是永远的;在我心里,冰心是一位爱心的“圣母”。每当我路过北大燕南园和临湖轩时,每当我漫步在北大未名湖和湖心岛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冰心,因为在这里,老人留下了大量的足迹。她曾在这里求学、生活、执教、结婚,北大是她的梦,燕园是她的家。
1996年3月,我负笈北大,开始了二十年的北大旁听生涯!我的老乡陈玙女士是冰心的亲戚,长期住在老人家里,照顾她。由于这一层关系,我有机会走进冰心的书房,感受冰心的爱。
冰心的书房,书架上整齐有序地摆满了书。陈玙女士告诉我,冰心老人早已把她藏书的一部分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了冰心文库,另一部分就赠予了她的家乡福建长乐。书架上的冰心头像雕塑,和蔼可亲,仿佛在对着我微笑,我情不自禁地与她“合影”留念。
看着这书这像,感觉老人好像就在屋子里行走着,空气也变得温暖起来……那是1994年6月1日,在浙江老家的我做梦都没想到,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居然收到了冰心寄来的亲笔题词:“兰溪市梅江文化研究中心”与“梅江风情”两幅墨宝。一位大名鼎鼎的文学家,竟会如此平易近人,如此关心年轻人。冰心帮助过的读者数不胜数,他们或得题词,或得见面,或得写序,或得回信。是她春风般的爱,温暖了大家。在陈玙女士的印象中,冰心待人随和,没架子,愿帮人,但很讲原则。当她从电视或报纸上看到有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就会主动寄去稿费或写信鼓励。她把身边的保姆都视为自家人。陈玙回老家照顾生病丈夫的那段时间,冰心一直放心不下,还经常打电话或写信问候她。
冰心对儿孙很疼爱,但决不溺爱。她教育儿孙要有爱心,要自强不息,要自力更生,不依赖别人。她外孙在美国留学时,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学费。而冰心的稿费,却大把大把地捐赠给了希望工程,或是直接用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冰心女儿吴青在与我谈起儿童教育问题时说:“我妈妈从不要求我在班里的名次,她只要求我做一个真诚、快乐、有爱心的人,身心健康最为重要。”吴青女士从北京外国语大学退休后,一直热心公益事业,我想这与冰心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冰心的爱深深温暖了我。北漂的日子里,我始终坚信“有爱就有一切”,做一名爱的践行者!
十日谈
清明的怀念
华君武对我就像自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