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虽然是安徽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名胜古迹却不少。就说昭关和华阳洞,一个在县北面,一个在县东面。到了含山,我先诧异这个小地方居然从春秋到宋朝,都留下了历史痕迹,后庆幸自己得以在这里“捧读”一段段历史。
县北的昭关,其实就在演绎伍子胥发生的故事。讲解员是位中年汉子,用带当地口音的普通话讲解。跟他下山坡,来到昭关城楼门前,他说,据《史记》载,这里就是楚平王时期,伍子胥因父兄蒙谗被杀,逃亡投奔吴国……
我在城楼俯视,遥想在那十分遥远的年代,伍子胥如何处于险恶的境况,一夜居然急白了头,而终于“蒙混过关”。在诸侯大国长期争夺霸权中,刀光剑影下,人间悲剧,何止一个伍子胥式人物?
山谷底部,除了这昭关城楼,西面人家一排水泥小楼,门前晒着衣物,巷子里不见人影。四周山坡葱茏,一二声鸡啼后,周围世界愈发显得静谧。岁月漫漫。这里的地貌山形,虽然还可形容为两山对峙,但已感受不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如今,峡谷里已经开辟一道柏油马路,昭关城楼兀自孤独地在谷底一隅而立。我第一次出县城去仙踪镇办事,车过这里,若不是当地同事介绍,与之就“失之交臂”了。不过,“一面之交”后,从此不忘。毕竟,位于“楚尾吴头”的昭关,有过伍子胥的故事。
沿省道往东,从昭关到华阳洞,不到半小时。汽车折入褒禅山山道后,一路逶迤,停在广场。广场中央,唐宋八大家的塑像,相距环立,以王安石为尊,因他游览此地,写下了闻名于世的《游褒禅山记》。
我第一次到褒禅山,先骑电瓶车上山,下石阶进华阳洞,坐船出洞。再来,坐船而入,再上石阶出华阳洞,骑电瓶车下山。洞内洞壁钟乳石凸裸,状态各异,灯光辉映下有点生动。华阳洞有前洞与后洞之分,我屡次分不清,这无所谓。游华阳洞,主要还是领悟一种精神。按照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描述,他与几位好友已入洞中,正觉得眼前瑰丽无比,忽然有人担心火把燃尽,半途要求退出。于是,大家都跟着他退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在文中后悔随人而出,未享游洞到底的乐趣,同时告诫读者,只有经过艰难曲折,凭借坚忍不拔的精神,方能达到一种美好的理想境界。这也是全篇精髓所在。我每次游都会有不同的新见解。
我多次陪上海来的朋友游昭关游华阳洞。作为一位异地工作者,我乐意为此出一把力。